“队伍分为上、中、下游,每移一步就是进阶,直至升级到店门口,苦尽甘来即视感不禁让你热泪盈眶!”
——来自一位顾客在点评网站上发表的感受。
你应该猜到了,说的就是上海新开的那家喜茶店。媒体报道,行业打听,有些消费者含泪说着“X点点,是时候手动再见了”,转身投入到“世纪长队”中。《咖门》此前的报道:排队3小时也要喝,喜茶上海新店何以如此“现象级”?
这事儿后来还惊动了黄牛党,把排队的票卖到100块一张;而门店也适时推出了“限购”的规定。
热热闹闹排长队,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火爆最直观的现象。然而,热闹背后,对品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今天的推文来自咖sir的好友@弯弯杨,她从一位消费者和观察者的角度,带来了新的观点。
作者 | 弯弯杨,发自上海
1
你能为一杯饮品等多长时间?
“你知道人民广场开了一家排队到发神经的茶饮店吗?”
2月20日那个周末开始,我在南京西路附近上班的朋友小徐发现,身边的年轻女生,几乎都开始讨论一家新开的茶饮店。
是的,就是那个风靡了整个广深地区的喜茶。
在公司素有“茶饮中毒者”称号的小徐,周六约了好友一起到来福士,想要品尝一下这杯久仰大名的茶饮。
没想到,排队排到了商场中庭,工作人员直接告知,从现在开始到点单,至少需要三个小时。
▲茫茫多的排队人群
“三个小时够我坐飞机去一趟日本了啊。”小徐的好友感叹。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上海想要喝到喜茶,平均一单至少要排队一个小时,周末所需时间更久,甚至,有人会在喜茶开始营业时间的前半小时,就早早去等候。
另一个侧写是,在某些跑腿代买app的搜索栏里输入一个“喜”字,就可以直接弹出“喜茶购买”等字眼。
2
天平的一端是“等待”,另一端是?
“现象级”的排队场面,与喜茶的产品密不可分,也与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与好奇心有一定关系——
询问了数十位在喜茶排队超过两小时、并成功买到产品的顾客后,我发现大家几乎都对产品赞不绝口。
但当问到“是否愿意再来光顾”,给出的反应大多是:
“如果不需要排队这么久,会愿意再来。”更有甚者直接表示,“为了一杯饮料太浪费时间,不值得。”
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感到意外的回答。
▲据说,该门店现在已经要限购了……
不难想象,当一个品牌拥有了非一般的高人气,会同时正比拉高消费者内心的期望值,排队人越多,等待的时间越久,对产品的期望值就会越大。
人们在做一个选择(排队等候)的同时,所放弃的东西(时间)就是经济学中所说“机会成本”,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思考,其中必定包含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东西。
▲排队等出来的更高期望值,如何得到回馈?
大部分消费者会将心中的高期望附加到对产品的判断上——
喜茶一杯茶饮平均20多元人民币左右,而当顾客需要排队数小时才能喝到这杯茶饮时,对于他们而言,希望能够从中得到的“回馈”,早已超出了20元所能够带来的价值。
这意味着,“值得”与否,不再单纯地由产品的口感决定,也包括了为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心理情绪等众多因素。
3
“喜新厌旧”常态下,排队是把双刃剑
有业内人士表示,喜茶在运营以及产能上的表现其实已经非常优秀——
身处一个并不算蓝海的市场,凭借其其强悍的品牌力引起轰动,大排长队是必然结果。
通过高产品力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带来了持续不断地人气,高端的品牌形象也拉开了与其他一些连锁茶饮品牌的差异。
▲开在深圳万象城商圈Prada旁边的喜茶门店
从目前各类口碑网站反馈的数据来看,喜茶的热度依旧很高,社交媒体上也依旧有很多跃跃欲试、一尝美味的消费者。
然而,对于商家来说,顾客排长队是一件好事,却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都市快节奏生活的的当下,年轻人的“喜新厌旧”是一种常态,曾经许多生意火爆的品牌,如今门可罗雀。
当新鲜感逝去,如何继续留住消费者的心,拉长品牌的生命周期;当供需比例失衡,消费者需要付出的占比过大时,所带来的边际效如何应对;当消费者心甘情愿花费数小时来排队买产品时,如何回馈更多给这些核心用户;
……
“人潮即钱潮”或许没错,但如果排队消费者额外的心理期待无法满足,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对于已经拥有极强产品力的喜茶,以及那些“网红”级的茶饮品牌们,都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咖门说
记得去年10月,啡姐采访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时,这个90后小伙子很严肃地表示——
“当一些店排队要排很久,这种时候是很危险的。”
如果没记错,他甚至曾表示,希望媒体稿件中能规避“排队”这个因素。
喜茶深圳海岸城店,曾经的“世纪长队前辈”,在咖门的体验中(开业10个月后),从排队到拿到饮品,27分钟。
你可以说这是“过度热情后的冷却”;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喜茶门店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制作流程分工的优化,和不惜成本的人力设置。
讲真,当“排队经济”被频频提起、成为营销手段,甚至有品牌作为自己的宣传重点,这只蛰伏在身边的“灰犀牛”,正在侵蚀着品牌的势能。
罗振宇曾在一场演讲中,提出未来商业的两个获得用户的办法:一是让他上瘾,拖住他的时间;二是提供服务,优化他的时间。
应用在体验式的消费场景中,一些成功获客的品牌往往狠盯着前者,而忘了后者。
无论外界如何用“排队/等位经济”进行“教学”,对品牌来说,有人气是好事,但在之后的可持续经营中,“排队”应该是要解决的问题,而非炫耀的资本。— End —
统筹:咖sir | 编辑:汤汤本文为咖门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微信:yanta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