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如星巴克,竟因“缺斤短两”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尴尬的背后,是其精品化战略与“标准化”的角力。
【 1 】星巴克也“短斤缺两”?份量不够奶泡来充?
一向视“标准化”为生命的星巴克,这次栽跟头了。
日前,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Slera Strumlauf 和 Benjamin Robles两位星巴克顾客,一纸状书将咖啡界最著名的品牌告上了加州联邦法庭。原因是星巴克“缺斤短两”——这两个家伙认为,星巴克的拿铁至少偷工减料了25%。中杯、大杯、超大杯都达不到菜单上标明的重量(分别应该是12、16、20盎司)。
“为了使咖啡看上去满杯,它(星巴克)竟然用奶泡来填充。”这一次,他们想替那些长期被坑的消费者,向星巴克讨要500万美元赔偿。
星巴克则喊冤“不公平”:
“我们对于自己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手工打造、定制的饮料而感到自豪,而如果消费者对于自己拿到的这一杯饮料觉得不满意,我们很乐于再为他做一杯。”
【 2 】精品咖啡遇到“标准化”尴尬
恩,星巴克提到了“手工打造”。上个周,咖sir在北京悠唐广场店,喝了星巴克一杯手冲咖啡。称豆、磨粉、萃取、烫杯,黑围裙小姐做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表演后,把注入咖啡的马克杯推到咖sir面前说,先生,这一杯肯尼亚会有点酸。尽管喝上去像极了他家的美式,但这种精品咖啡的体验,还是让咖sir沉浸不已。
这是星巴克正在做出的改变——向精品咖啡靠拢,至少从体验形式上。
自从西雅图体验中心开业后,星巴克开始了臻选店之路,把更多的单品咖啡豆在更多的臻选门店销售。此前据咖sir不完全调查,在国内已经有45家门店在出售星巴克的精品咖啡和咖啡豆。
另外,星巴克在咖啡机的选用上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在成都太古里店,星巴克放弃了全自动咖啡机,而改用当今世界咖啡师大赛WBC的比赛用机——黑鹰(Victoria Arduino Black Eagle)。
据咖sir了解,所有的高端门店Starbucks Reserve,都采用了这一机型。
此前的ThermoPlan全自动咖啡机,则是星巴克门店的标配。
▲ThermoPlan全自动咖啡机
这种“傻瓜式”的咖啡机,可以一键完成意式咖啡萃取时间、压力等设置,保证了星巴克吧台的快速出品。
更重要的是,全自动咖啡机是星巴克出品统一标准的保证。
现在,它正在尝试用半自动咖啡机或完全手冲出品“精品咖啡”,这条严格的“标准”则在悄悄被消解。
于是,大牌星巴克被诉“缺斤短两”的尴尬一幕出现了。
【 3 】精品只是“艺术品”,资本更爱“标准化”
精品咖啡之所以风靡,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它的“去标准化”。强调单一产地,讲求豆子自身的风味,这都注定了精品咖啡的“艺术品”属性。
就像中餐里的“好厨子一把盐”,对精品咖啡来说,无论是“631”还是“4321”理论,除了咖啡豆本身的品质外,咖啡师的技艺和感觉,在“创作”一杯咖啡的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
但这也注定一些程序无法量化,就无法实现标准化。这也是精品咖啡商业化最大的难点之一。
所以,在国际上大名鼎鼎的知识分子、反文化、树墩城等精品咖啡品牌才仅仅几家店的体量,让人感觉与其名声殊不相称。
走在精品咖啡商业化探索前列的Seesaw咖啡宗心旷曾向咖sir透露,精品咖啡师的培养成本极高。随着开店计划的加速,咖啡师的培养、品控将成为不小的挑战。
而提出“一年新开1000家咖啡馆”的质馆咖啡,则采用了价格不菲的全自动咖啡机,以图对出品的把控。却因此遭到一些质疑。
另外,Matt Perger曾在一篇《咖啡师之死》的演讲中表示,在咖啡行业商业和资本链条上,只有全自动咖啡机才靠得住,传统咖啡师必将分化。
想起那杯酷似美式的肯尼亚手冲,咖sir突然明白:星巴克做精品咖啡,不过是个形象工程啊!而“标准化”的普通门店,则永远是它利润的源泉。
作者:咖sir丨编辑:朱万龙本文为咖门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务合作、内容转载加微信:Lu4967
长按二维码关注咖门(Kamen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