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红餐饮店”近年来一再刷屏网络,最为“吸睛”的就是门前浩浩荡荡的排队大军。
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市内多个商圈,发现了不少“网红店”排队场面火爆得“令人窒息”。
在汉口江汉路,一家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店,门前数十米的“长龙”几乎从不停歇。

排队者是真“粉丝”,还是商家安排的“托”?
带着这一疑问,长江日报记者深入社交群、论坛,确有“工头”在网上发布充场任务,组织大批兼职者现场排队当“托”。
排队12小时日薪不过百元;钞票夹扑克牌当暗号;人数不够演技来凑……5月18日、19日,长江日报记者“卧底”多个充场群,在多个“网红店”门前体验当“托”的经历,揭秘“充场”现象背后的隐秘江湖。

“网红店”浩浩荡荡的排队长龙里是否真的有“托”?在业内,排队兼职称之为“充场”。记者以“充场”为关键词搜索QQ群,出现大量群组,其中不乏千人以上的大群。

记者注意到,“充场”兼职五花八门,除了餐饮“网红店”充场,还有手机卡、信用卡办理充场;大型公司、商场活动现场充场,以及综艺节目、演讲观众充场等。群聊中,充场组织者被称为“工头”。
17日,一个充场群中,一许姓工头发布一条“江汉路排队买甜品”充场任务:江汉路步行街“文和友大香肠”捧场,从16时至晚上22时共6小时,薪资为55元,要求每20分钟一次,每次大概要排队5~8分钟,其他时间可以自由逛街。

记者报名成功后,18日15时,记者按要求来到江汉路地铁E出口集合,10名“同事”均已按时到场。
许工头还吩咐了几个要点,一是对接暗号为“不要辣,打包”,购买时报此暗号,营业员就知道是“自己人”;二是戏要做足,不允许东张西望、交头接耳,要求自然大方,装成普通客人。
17时,记者准时开工。一行人轮回排一次,不过20分钟。或许是考虑“自己人”的重复率有点高,显得太假,工头又提出新要求——包包、衣服等要互相换,营造不同人在排队的假象,点单时尽量拖延时间。
每次购买后,充场者都前往街对面300米左右的集合点,凭小票退款,香肠则会被店长统一拿回店里继续售卖,为了“安全”,该店店长专门使用黑色塑料袋将这些香肠打包。
当天19时许下起大雨,店家和工头商量,终止了活动。许工头以活动时间没有达到5个小时为由,每人只支付了30元酬金。

记者注意到,“充场”兼职五花八门,除了餐饮“网红店”充场,还有手机卡、信用卡办理充场;大型公司、商场活动现场充场,以及综艺节目、演讲观众充场等。群聊中,充场组织者被称为“工头”。
17日,一个充场群中,一许姓工头发布一条“江汉路排队买甜品”充场任务:江汉路步行街“文和友大香肠”捧场,从16时至晚上22时共6小时,薪资为55元,要求每20分钟一次,每次大概要排队5~8分钟,其他时间可以自由逛街。
记者报名成功后,18日15时,记者按要求来到江汉路地铁E出口集合,10名“同事”均已按时到场。
按照工头此前的布置,记者将夹有扑克的100元现金伸进窗口,工作人员熟练地将钞票与扑克牌一同捏住,什么也没问,直接拿出纸质包袋,装了3盒子糕点交给记者。

工头在一旁等待,看到记者出来,示意记者跟着他走。进了江汉路地铁站D出口旁边一处电梯上5楼,进了一间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小本子上统计下每人的排队次数,再将手中的糕点换成100元和扑克牌。同时,他用对讲机呼叫店里的工作人员,上楼将糕点搬回店内。

之后的排队中,记者多次看到,一箱箱的糕点从店外送入店内。
购买、兑换、再排队,在当天体验“充场”的12个小时内,这样的排队流程,记者反反复复操作了10次。



有商家每天花近万元安排人充场;充场者如同演员需要演技突出……连日暗访中,记者结识多位组织充场的工头,对话中,这些工头们纷纷道出了充场活动背后的隐秘江湖。
【对话一】
18日,“文和友大香肠”充场现场对接的许工头,在光谷一家人力中介上班,他称这笔单子亏了,“如果不是朋友委托,根本不会接”。




【对话二】
19日,在招牌显示为“鲍师傅”的糕点店门前,一名专门负责“拉单子”的陈姓工头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有“职业道德”,他更希望招学生参与。







商家不应用噱头和虚假宣传来取胜
“充场”成为“网红”店的营销方式,但这种方式是否可取呢?
华中师大社会学专家梅志罡分析称,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口碑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雇人排队,极大影响了路过的潜在消费者的决策,甚至吸引了一些非目标消费者,让这些消费者因为好奇而购买。商家应该把重点放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而不是用噱头和虚假宣传的方式来取胜。
武汉餐饮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
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很多时候是有效的营销,大家会以为排队长的店一定就是不错的店。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需要靠产品和服务说话。
湖北瑞通天元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国振律师认为,
此种行为应该属于欺诈。对于雇“托”排队这种失信行为的处理,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否则,可依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监管部门要负起责任来,应将“雇托排队”纳入监管范畴。
同时,他还提醒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不要盲从,对于发现的违法经营行为,要及时举报,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
长江日报记者随后拨打了工商投诉12315消费者热线进行反映,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将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对小吃店雇佣人进行排队诱导消费者消费的行为是否涉及违法,将由执法人员到现场进一步调查核实。




“快报杯”中国创意饮品大赛





点击相应图片,了解详情
—————END—————中国饮品快报来源|长江日报融媒体、微博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找原料,请点击下方L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