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咖啡,专业又洋气的叫法是:咖啡萃取。萃取属于物理范畴,是用数据说话的。水质、水温、研磨粗细度、粉量、细粉率、均匀分布、萃取时间、萃取率、浓度……都是数据,没有对错,好坏或差不多。喝咖啡,专业又洋气的叫法是:咖啡品鉴。有种专业技能叫:咖啡杯测cupping。要描述喝到的风味,需将风味进行定义,然后细分,强弱优劣用分值来表现,同样也是数据化的过程。不同饮食文化中的人才能实现专业交流。比方说,辣,它是一种触感,民间菜单随意的分为重辣、中辣、微辣,在不同的地区,甚至不一样的菜馆,都不是一回事。辣感专业分级后,在种植业,比如辣椒种植,就有了重要的意义。会喝咖啡的人,不一定会做咖啡;而会做咖啡的人,一定会喝咖啡。咖啡的实际风味是最终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的好坏,我们需要调整制作过程中的某些数据。从喝到做,解决的是从主观到科学的问题。可是,我们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记录数据、研究数据以及实现数据化出品上呢?又有多少咖啡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科学味和实验感?或许你觉得,做科学需要很多设备仪器,得有高档货。T3黑鹰还没有飞到,但一直在旁的电子称和秒表,你用过几次?每次有记录,过后有思考吗?我们走偏了吗? 为什么?练习牛奶拉花总比做浓缩咖啡来得更积极?因为拉花的视觉感知更直接,传播更广,更容易吸引他人的关注,更适合装逼、满足虚荣。拉花也是技能,咖啡却是根本。或许你努力的成果并不会等同于客人的满意度,但走在客人前面,感知普通人无法感知的,难道不就是作为专业人士所应具备的能力吗?从咖啡到拉花,要解决的是内涵与卖相的问题。我们走偏了吗?咖啡馆里的咖啡是做给客人喝的,咖啡是拿来卖的。当萃取咖啡变成商业活动的时候,仅仅做个“科学家”就是拎不清了。无论如何,我们得承认,咖啡本身不能表达所有,代表所有。不然你不会看到星巴克门口的长龙。当一个咖啡师为咖啡馆服务,他就有了岗位职责,萃取以外的事情同样重要。当一个咖啡师融入一个团队,他就不自觉的操心整个咖啡馆的经营与前途,于是有了轻重缓急,有了取舍,有了耐心。从做咖啡到做事情,要解决的是从技能到职业的问题。我们走偏了吗?不少的咖啡师常常陷入迷茫:自己选择来咖啡馆工作,却在一亩三分地里,计较做外场服务,还是内场吧台。吧台内外,这心理的隔阂是什么?是对咖啡馆工作认知的肤浅,是自己看不起另一个自己的尴尬,是从一个团队孤立的愚蠢,还是只想着练习拉花,压根只配做一个“拉奶师”?咖啡师工作素描(一):看不起的重复
咖啡馆工作素描(二): 容易走偏的职业
2022-08-10
责任编辑:甘蓝咖啡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