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交平台上,mini杯产品成为了“点赞收割机”,在小红书搜索mini杯,可以看到2万+相关笔记。

销量上,mini杯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喜小茶、沪上阿姨、1点点、书亦烧仙草等品牌都推出了限时mini杯,有门店一上新就日售300杯+,冲上销售榜的TOP3。280ml~350ml的容量,很容易喝完,也没有强的负罪感,价格也更“平易近人”。结合当前消费形势,价格友好、降低尝鲜门槛的小杯装、mini杯,或许会在今年春夏继续走红。与此同时,还有一款卖得很火的产品是“大桶装”。

去年5月,甜啦啦售价10元/杯的“1桶水果茶”,上市当天卖出40万杯,几乎家家门店都断货。mini杯和大桶装,看似是两个相反级,但它们的爆火并不冲突。对消费者来说,超大桶和mini杯,背后的标签都是“超值”、“划算”。杯量变大变小,都是品牌对消费心理的洞察。过去这一年,我还发现了还有很多好玩,且为品牌带来了销量提升的案例,一起来看——






去年初,麦咖啡曾上新一款“太阳拿铁”,引发了一波在奶茶/咖啡顶加“荷包蛋”的热潮,不仅在朋友圈刷屏,小红书、大众点评也有上万篇分享日记,带来了千万级的曝光。无论太阳拿铁,还是泡泡拿铁,都把创意点做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而且这两个产品创意,门店操作都不困难:麦咖啡的“荷包蛋”由蛋白霜做成,可以提前做好。SEVENBUS也推出一款“荷包蛋”,在奶茶顶部撒了一层可可粉,然后在可可粉的顶部用奶盖画出蛋白、咸蛋黄酱画出蛋黄。

泡泡拿铁的贴纸,成本也很可控,操作上更简单,只需在饮品制作完成后附赠给消费者即可。这些产品创意,是四两拨千斤:不给门店增添太多困难,但能给消费者足够的惊喜。


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异于常态的“反常”,对消费者而言,是最强的打卡理由。同样备受喜爱的还有形态各异的杯子。
- 去年7月,喜小茶上了一款新产品——桃喜瓜瓜球,这款产品的包装不是常规的注塑杯,而是用一个圆形瓶子盛装,西瓜汁装进去喝,很有“吃瓜”的代入感;8街壹号的草莓沁茉莉,做了一颗草莓杯;CoCo推出的“快乐星球水”,使用圆圆胖胖的杯身;蜜菓推出“可以背着喝的小熊奶茶”,吸引大量消费者拍照打卡,被消费者描述为“背在身上回头率百分百”;有品牌用“香水瓶”、“酒瓶”来装奶茶;......

异形瓶子/杯子,不仅可以为产品打造差异化颜值,还可以吸引人流到店、提高社交平台的传播度,更能帮助产品打造标签。


这些不同的商品,一旦围绕一个主题配成套,就有了新的售卖理由。去年还有一款出圈产品——“鲜花奶茶”。上海市北外滩来福士,有一家以鲜花为主题的茶饮店,名叫薛小美MěICHA,门店的产品“鲜花奶茶”一天最多能卖1200+杯。

“回头率满满”、“奶茶开花了”、“奶茶界的颜值天花板”,大众点评、小红书的打卡笔记中,能看到大量相关关键词。鲜花茶饮这款产品,注定与快乐、温馨等需要鲜花的时刻绑定,茶饮仪式感拉满。鲜花奶茶、入冬四件套的底层逻辑,就是产品组CP,用一个新概念去包装,给消费者带来新的购买理由。当单一产品无法燃起用户热情时,组合搭售或许是一条新思路。

- 最早出圈的拉花,除了取自文物图案,更多了“宠冠六宫”、“微服私访”等宫味十足的玩法;咖啡馆独立设计的“金地彩云蓝龙杯”“黄缎牡丹凤蝶杯”等国风杯子(单听名字就能感受到浓浓古风);还有以紫禁城九座宫殿为模型刻制的巧克,让人不舍得吃掉;以及各种石狮子、文物形状的雪糕;......

春节前,故宫角楼咖啡在公众号上新了一款礼盒,同样是用传统文化来包装,把国潮和咖啡结合到底。

用“国潮”撬动年轻消费者的购买欲,对饮品来说,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思路。

统筹|笑凡 编辑|居居 视觉|江飞文章为咖门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饮力学院V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