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翻开奶茶现代编年史,2003年非典后,奶茶业经历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展。
台式奶茶、港式奶茶、饮品+烘焙,在这一阶段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像极了2016年后的新式茶饮时代。
今年,遭遇新冠病毒伏击的茶饮行业,能否再度迎来又一次爆发?
让我们先从17年前的奶茶风云讲起……
非典后崛起的那些千店级饮品品牌
2003年8月,北京非典疫情宣布全面解封后的第二个月。在距离1200多公里的上海,奶茶品牌“街客”诞生。
三年后,该品牌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11个市开出248家“街客新鲜饮料店”。同年,开启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店数高峰时达到1200家。
茶包泡茶、蛋蜜汁、星座杯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2004年,台湾,85℃成立。咖啡加面包的模式,让其在强者如云的台湾市场中杀出重围。2007年进入大陆市场,仍是风声水起。
“咖啡+烘焙”的模式在8年后被后来者稽古振今一番后,用“茶饮+烘焙”的模式找到了开启了新茶饮时代大门的钥匙,进入光辉圣殿。
同样是2004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一个家名为“地下铁靓饮速递”的奶茶店开业。与常见的台湾奶茶不一样,这家店面的特色是具有浓浓港式风格的“丝袜奶茶”。
而单杯茶袋泡茶的方法,更是让当时质疑奶茶无茶的吃瓜群众哑口无言。而“地下铁”这个许多内地人只有在港剧中才能见到的稀奇玩意儿,更是让这家奶茶店顿时摩登无比。
2年后,地下铁总部从武汉搬至柳州。2011年,地下铁在广州、四川、安徽、湖北等10个省份开店超千家。至今,其黑白极简风的设计仍被不少“老茶客”们津津乐道。
这些千店级的品牌们不仅都是疫情后诞生,还有一个市场背景,也与当下茶饮业极为相似。
17年前的那场行业大洗牌
非典爆发前,大陆奶茶业经历了一场“浩劫”。
2002年,由于奶茶原料厂家的激增与无序竞争,导致奶茶原料品质良莠不齐,价格战更是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源头的价格走低,也让数量暴涨的奶茶店开始同样在价格上大动干戈。早期十几元一杯的奶茶到这一年,变为了一元一杯,更有“老者”回忆,他最低时是一元钱,买一送一。
这一惨状的始作俑者是厂家无规则的使用添加剂,导致媒体曝光,引发社会质疑。刚刚腾飞的奶茶业走向“至暗时刻”。
2019年11月29号,天眼查数据显示,当年被吊销、注销的奶茶企业共3478家,同时奶茶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数达2.18万家。
这一数据,直接显示出新茶饮时代大跃进后的疲软之势。这一年,不少奶茶店老板的年度目标是“活下去”。
冠状病毒、行业大洗牌,历史何其的相似。
但这些不是重点,我们更关心的是17年前行业可以从低谷中走出去,攀向高峰。17年后,幸运是否会再至?
幸运会选择这两种奶茶店
第一种幸运店 产品评分>100
2000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刚刚进入大陆发展的台湾奶茶在用料上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原本的鲜奶、鲜茶或植脂末变为了各种果味奶茶粉。
当时,对台湾奶茶还未有透彻了解的大陆民众,将这一现象传得神乎其神,变为色素+香精的产物。再加上商家间的不当竞争、以次充好,进入大陆不足3年的奶茶业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崴(wǎi)货”。
在行业大败退、非典疫情之后创立的街客,开始使用60克一个的红茶包冲泡茶汤,制作奶茶。而稍晚出现的“地下铁”则更进一步,使用2g一个的小茶包制作饮品。
两个奶茶品牌不约而同的产品制作方法改变了消费者“奶茶无茶”的偏见,茶包泡茶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而后,街客、地下铁们的全国范围内开店,也让大陆茶客开始有了台式、港式奶茶之分。
再往后推,2006年的快乐柠檬、2007年入大陆的CoCo、2011年的桂源铺、2013年的米芝莲,通过茶汤只用2小时、珍珠只用4小时、现场焗茶、拉茶、撞茶的方式,让他们的产品从意识到形态,都在消费者中产生全新认知。
口味不一定能做到所有人满意,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已经与他们之前喝过的奶茶有了区隔。
多年后,某“后生”公然向社会喊话:我们不是奶茶店。他们所做的产品则是新茶饮的主力品类奶盖茶,通过一句宣言将品牌与港式、台式奶茶们划上了界限。
虽然在业内,不少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分类或营销的手法,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有了拨开云雾、探究庐山真面目的好奇心。
同一时段,与85℃异曲同工的奈雪也在华南茶饮市场中崭露头角。茶饮+软欧包的产品结构,也为自己与CoCo、1點點们的差异做了明确标示。
至此后,新茶饮时代来临。
在过去,一个创新可能需要1-3年才会被一个区域、或者整个行业所洞悉,开始被模仿。但在新茶饮时代,可能只需1-2个月,甚至几天时间,苦思冥想的创意就出现在了千里之外。
但观古察今,无论是茶包泡茶、茶+烘焙、芋泥、芝士茶、黑糖珍珠,每一个品类都是在前人的“发明”中打磨,取精华、去糟粕,形成新体验,才换来品牌的冲出重围。
即使当下行业同质化严重,但在去年仍有豆乳奶盖、白云丸子、豆腐奶茶发光发热。
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并对传统保持敬畏的品牌,因产品有根基,又突破了旧认知,达到了“人有我精”的境界,凭借比满分多那么一点点的成绩,将被幸运所眷顾。
说句大白话,对产品的标准不能再是将就、还行。
第二种幸运店 会改变自己的“吆喝”方式
非典后,增速最大的产业是信息设备。这个看似与奶茶无关的行业,却实实在在的为不少奶茶品牌的崛起帮了大忙。
在街客的招牌上有6个小字:外卖、新鲜、饮料。除了表明产品特点外,更是说清楚了售卖渠道。
街客的创始地上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写字楼多、外来人口多。最初的奶茶店多为到店自取,而受到小灵通、手机设备的普及化影响,白领、学生通过电话或QQ叫外卖开始流行起来。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左右,上海许多写字楼边的私房被用来开奶茶店、甜品。店的位置并不当街,有的还藏于弄堂内。他们的生意就主要来源于写字楼或周边大学学生的订单。
当外卖开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后,这种形式又出现了变化。2008年,张旭豪在上海创立了饿了么,从此外卖走向了平台化。
7年后,当奶茶行业经历了从街边到商场,从橱窗店到第三空间的演变后。外卖平台成为了奶茶品牌们延展自己生命力的助推器。
此时,各外卖平台已通过苹果、安卓手机,微信与支付宝做到随时随地选外卖、点外卖的便利。这一阶段,不少奶茶品牌通过对外卖店铺的用心经营,在焦灼的奶茶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019年,小程序这个词语不断在行业中出现。CoCo不惜在部分门店下架菜单引导消费者进入小程序点单。
而喜茶、奈雪也通过各种周边、会员卡的推出,让小程序粉丝达到千万级,最近两个品牌更是到天猫开设旗舰店,抢占电商渠道。
2020年初的疫情,让不少行业人开始了对“私域流量”开始重视。除小程序外,那些早已建立了顾客群,与顾客加了微信的奶茶店,通过朋友圈或群进行宣传,在疫情期间仍是坚持营业、配送。
对于私域流量,不少人提出没有外卖平台的协助,如何配送。这个问题,早已有解:
1.门店自行配送2.喜茶小程序、瑞幸通过顺丰配送。
受疫情跑腿、配送需求的触动,滴滴开启跑腿业务。不少地级市、县因团购的旺盛需求,快速建立了新的区域性配送、代购平台。再次打乱了配送平台一家独大的格局。
奶茶、炸鸡均在这些平台的业务之内。
电话、QQ、美团、饿了么、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滴滴跑腿、顺丰、淘宝,奶茶的售卖渠道与配送方式千变万化。而最近抖音也开始推广团购,并可接通第三方配送的业务。
一切迹象表明,每一个新的平台或业务、技术或都将对奶茶店产生影响。
是墨守成规继续在店中等客来,还是积极尝试这些新事物,为爆发做准备?将决定奶茶店的未来。
观历史,幸运往往选择后者。
2020年,不少店面开始转租。是否接盘?并不取决于地理位置、租金、转让费。而是你能否给消费者带去不一样的体验,如影随形的在他们身边。
否则,即使租金再低、位置再好,接手开店也将变成无情市场的“人肉沙包”。
—————END—————中国饮品快报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