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眼查显示,6月16日,Manner咖啡关联公司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新增融资信息,字节跳动旗下北京量子跃动成为新投资人。这是继5月美团龙珠资本投资之后Manner获得的最新一轮融资。
至此,Manner在6个月内已完成第四次融资。今年3月,Manner咖啡完成A+轮融资,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入局,持股1.14%。
经过此轮投资,Manner的市场估值已达20亿美元。截至目前,Manner共在5座城市开了151家店。这意味着,投资人给到Manner的平均单店估值,已经高达13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8450万元,这其中就包括Manner咖啡创立时那间两平米小店。
当然,估值不是市值,奈雪的茶在港交所上市后,现在市值为156亿港元,是实打实可以变现的价值,而估值只是相关风投公司认可的价值,暂时不能变现。
01PART ——两平米小店的千万身份
如果不在上海,估计很多人还不知道Manner是做什么的。其品牌创始人韩玉龙2015年在上海南阳路开第一间Manner咖啡店时,估计自己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能把这个品牌做得这么值钱。
那家位于南阳路的Manner咖啡店现在还在,面积仅2平米,当年是从隔壁服装店分隔出来的。因为是老租界的房子,不能作结构性改造,咖啡店只有一扇窗户临街。
门脸窄得连门头灯箱都没法做,只用装一个雨阳篷,在蓬上印上“MANNER COFFEE”当招牌。谁又能想到,几年后,这个品牌连星巴克都不敢轻视。
6年后,Manner咖啡以上海为中心,在在环球金融中心、美琪大剧院、老佛爷百货、博华广场等知名的文化娱乐消费场所开了数十家连锁门店。最初的那间两平米小店也被保留下来。
梳理Manner咖啡的发展时间线能发现,在2018年获得第一轮8000万投资前,Manner咖啡一直坚持“极致性价比”精品咖啡的营销路线。
窗口式小店面、高品质但平价、不做外卖因为影响口感、店员培训投入和薪资很高、门店做活动简单直接等一系列特点,都是Manner咖啡被人津津乐道的品牌故事。
02PART ——Manner与瑞幸不沾边的因果关系
与瑞幸咖啡不同,Manner咖啡创始人韩玉龙创业前就是一名咖啡师,多次获奖,如果没有创业,他可能会是一名相当优秀的职业咖啡师。
所以“小而精”的精品咖啡才是韩玉龙这样技术出身的人想做的咖啡。这可能也是资本看中Manner咖啡的原因。
瑞幸在美国踩雷之后,资本需要一个能替代它的国民咖啡品牌。但这个替代瑞幸的说法只能在资本圈中说,不能传到消费终端。
所以,今天的Manner咖啡给人的印象,几乎是瑞幸咖啡的镜像,什么都瑞幸咖啡反其道而行。
瑞幸走“商业咖啡”路线,Manner定位精品咖啡;瑞幸依托线上营销快速扩张,Manner很长时间连外卖渠道都不开通;瑞幸靠买赠促销活动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Manner唯一的促销就是顾客携带非一次性纸杯来门店购买咖啡,可享受减5元的福利。
于是网上有人称Manner咖啡的营销套路是“反套路营销”。
其现在的定价,15块钱的冰拿铁和冰美式,小杯装、小店面,“精品但不精贵”,将性价比做到极致。这不就是资本大佬们寻寻觅觅的理想替代者吗?
03PART ——Manner诞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
资本力捧Manner咖啡的依据是看好中国的咖啡市场,中国市场的咖啡教育正在快速普及,人均消费杯数从2019年的4杯翻倍到2023年的10杯,这在投资人眼里是一大片蓝海。
中国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咖啡市场,这个市场足以容纳几个估值百亿的新品牌,于是才有了瑞幸咖啡的横空出世。
资本相中Manner咖啡,是因为它是一个上海本土品牌,据《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统计,有咖啡饮用习惯的消费者当中,中国一线城市人均咖啡消费年杯数为326杯,达到美国、日韩等成熟市场的水平。
《2021青年咖啡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数据显示:有咖啡消费习惯的群体中,超六成消费者复购率已经达到每周3杯及以上的水平。从人均杯量来说,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都市已经和日本、美国等成熟咖啡市场旗鼓相当。
至2021年1月,上海的咖啡馆已经达到了6913家,成为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上海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为2.85家,这一数字也已经达到了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城市的平均水平。
所以Manner咖啡在上海才能做出仅靠两平米的小店一天卖出两三百杯,月营收10万元的记录,如果换作其他任何一个城市,恐怕都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