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品快报海底捞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门店。属性差不多的茶饮行业,从中有何悟到?by Kuaibao
11月5日,海底捞发布官方通知,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海底捞表示:“将在集团内妥善安顿相关门店之员工及管理层”。据了解,海底捞将为门店管理层提供其他发展机会,或视情况纳入“蓄能池”,从业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岗位管理和经营水平;普通员工进行内部调配,充分尊重员工意愿,让其选择到其他门店上班。
01PART ——扩张之后海底捞净利仅有0.48%
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后的海底捞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作为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公司,在资本的助推下也开始“市值管理”。疫情开始后,海底捞和大部分连锁餐饮判断一致,均认为疫情之下是逆势扩张的好时机。这段时间,火锅行业的死亡率快速攀升到25%,而张勇决心让门店数破千。
资料数据显示,2019及2020年全年海底捞分别新开门店308家、544家。至2021年的新年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上涨至83港元,达到了其股价巅峰。但自此之后,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下降。
2021年上半年新增299家,截至2021年6月31日,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由于新店开设、疫情反复,今年上半年的餐厅整体翻台率有所下降。在减掉即将关停的约300家之后,海底捞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以上,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企业。
据其2020年财报显示,海底捞平均翻台率从2019年的4.8次/天,下滑至2020年的3.5次/天。而市场也给出了更加残酷的反馈,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销售净利率仅为0.48%。
蝴蝶效应传导到股市上,海底捞从2021年春节过后股价冲高回落。截至11月5日港股收盘,海底捞股价涨5.46%,报收21.05港元/股。
今年2月,海底捞股价达到历史新高的85.75港元,总市值一度超过4600亿港元,按照11月5日收盘价计算,海底捞最新市值约1150亿港元,较年内峰值缩水近3500亿港元。
02PART ——海底捞的快速成长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底捞扩张的背后,更多的是整个翻台率的一个下降,这一次关店应该是基于资源整合,以及整体门店布局的一个重新规划。好的店加大投入,坪效不好、利润不高的店进行一些调整,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原有店进行创新升级、迭代。
对于这项计划的提出,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先停一下脚步,就像跑步跑得太快,鞋带松了,就先把鞋带系紧一点;跑步的步伐乱了的话,就冷静一下头脑,调整好节奏,我们才能够跑得更远。”
向上滑动阅览
海底捞在多品类、多渠道战略上也做过一些尝试。此前,在海底捞北京合生汇的新店门口,新增了名为“TAKE TEA”的茶饮铺。
与“9.9DIY奶茶”不同的是,“TAKE TEA”更像是海底捞旗下的独立奶茶店,允许消费者打包带走,不一定要进店吃火锅。“TAKE TEA”的试运营,不仅让人联想到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锅与茶米茶的关联模式。
在其擅长的餐饮领域,海底捞启动了“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饭饭林”“秦小贤”等项目均是海底捞孵化的相关项目。
海底捞方面给出的解释是:通过不同的业态进行实际探索尝试,找到最具有市场推广能力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形态,通过内部赛马的方式找到启动点。
另外,还有自热火锅零售项目、Hi捞小酒馆线上项目等,目前来看,这些孵化中的项目还没有一个能称作羽翼丰满,可以单飞。
03PART ——对茶饮的启示
只能说海底捞下这步棋后出现了他们预料之外的问题,但确实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成功过。
细看海底捞所作的种种尝试,其实在茶饮行业基本全都有人试过。不能说今天海底捞要收缩战线就全盘否定它此前所做的一切工作,至少对同为餐饮分类的茶饮行业依然有借鉴意义。
在火锅领域,海底捞的企业实力、品牌美誉度及顾客粘度等方面优势是圈内同行目前无法撼动的。饶是如此,海底捞还是在去年海底捞推出了“接班人”计划。
张勇也在信中清醒的意识到:“凡事预则立,早谋划终归会显得从容些。”其背后还是要解决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
而在茶饮行业,具有海底捞这样的品牌优势的茶饮品牌还很难找到。茶饮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谁都不愿错过“大跃进”的行业汹涌期。品类的快速扩张、店面的无穷探索,以及下场投资曾经的对手,这背后隐藏的是奶茶们的集体盈利焦虑。
相较于不同品类的新茶饮来说,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辨别出好茶、劣质茶的区别,但却喝不出不同茶饮的区别,这也就意味着茶饮配方被模仿的可能性非常高,那么除了配方,供应链无疑是决定茶饮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海底捞提出后期要强化培训,提高岗位管理和经营水平等,可以解读为后期要向内发展,自我修练。这也是现在蜜雪冰城等品牌正在做的事,蜜雪一年内以平均一个月开一个公司速度,将茶饮运营的各个环节独立出来成为实体公司,就是在完善企业构架,储备力量,为后期扩张提供充沛动力。
另外,茶饮行业相比火锅餐饮业更依赖于线上平台的助力。《2020年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54%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新式茶饮,与2019年相比,新式茶饮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近20%。未来这个比重只会增加,只是线上营销模式会继续分化。
“数字化”成为新式茶饮“刚需装备”,驱动着新式茶饮品牌加速进化,更便捷、更细分、更多元成未来趋势。
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进行全链路数字化搭建,涵盖供应链、门店运营、品牌营销、线上渠道以及产品数字化驱动等多个围度,推动新式茶饮企业“人、货、场”的重构。
这些,都是茶饮品牌特别是头部品牌要破题的工作。能图资本董事长熊芬认为,奶茶的野蛮生长阶段基本已经结束,下一个阶段是品牌力角逐阶段,包含品牌形象、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精细化体系的升级。
11月5日,海底捞发布官方通知,决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海底捞表示:“将在集团内妥善安顿相关门店之员工及管理层”。据了解,海底捞将为门店管理层提供其他发展机会,或视情况纳入“蓄能池”,从业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岗位管理和经营水平;普通员工进行内部调配,充分尊重员工意愿,让其选择到其他门店上班。
01PART ——扩张之后海底捞净利仅有0.48%
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后的海底捞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作为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公司,在资本的助推下也开始“市值管理”。疫情开始后,海底捞和大部分连锁餐饮判断一致,均认为疫情之下是逆势扩张的好时机。这段时间,火锅行业的死亡率快速攀升到25%,而张勇决心让门店数破千。
资料数据显示,2019及2020年全年海底捞分别新开门店308家、544家。至2021年的新年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上涨至83港元,达到了其股价巅峰。但自此之后,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下降。
2021年上半年新增299家,截至2021年6月31日,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由于新店开设、疫情反复,今年上半年的餐厅整体翻台率有所下降。在减掉即将关停的约300家之后,海底捞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以上,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企业。
据其2020年财报显示,海底捞平均翻台率从2019年的4.8次/天,下滑至2020年的3.5次/天。而市场也给出了更加残酷的反馈,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销售净利率仅为0.48%。
蝴蝶效应传导到股市上,海底捞从2021年春节过后股价冲高回落。截至11月5日港股收盘,海底捞股价涨5.46%,报收21.05港元/股。
今年2月,海底捞股价达到历史新高的85.75港元,总市值一度超过4600亿港元,按照11月5日收盘价计算,海底捞最新市值约1150亿港元,较年内峰值缩水近3500亿港元。
02PART ——海底捞的快速成长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底捞扩张的背后,更多的是整个翻台率的一个下降,这一次关店应该是基于资源整合,以及整体门店布局的一个重新规划。好的店加大投入,坪效不好、利润不高的店进行一些调整,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原有店进行创新升级、迭代。
对于这项计划的提出,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先停一下脚步,就像跑步跑得太快,鞋带松了,就先把鞋带系紧一点;跑步的步伐乱了的话,就冷静一下头脑,调整好节奏,我们才能够跑得更远。”
向上滑动阅览
海底捞在多品类、多渠道战略上也做过一些尝试。此前,在海底捞北京合生汇的新店门口,新增了名为“TAKE TEA”的茶饮铺。
与“9.9DIY奶茶”不同的是,“TAKE TEA”更像是海底捞旗下的独立奶茶店,允许消费者打包带走,不一定要进店吃火锅。“TAKE TEA”的试运营,不仅让人联想到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锅与茶米茶的关联模式。
在其擅长的餐饮领域,海底捞启动了“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饭饭林”“秦小贤”等项目均是海底捞孵化的相关项目。
海底捞方面给出的解释是:通过不同的业态进行实际探索尝试,找到最具有市场推广能力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形态,通过内部赛马的方式找到启动点。
另外,还有自热火锅零售项目、Hi捞小酒馆线上项目等,目前来看,这些孵化中的项目还没有一个能称作羽翼丰满,可以单飞。
03PART ——对茶饮的启示
只能说海底捞下这步棋后出现了他们预料之外的问题,但确实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成功过。
细看海底捞所作的种种尝试,其实在茶饮行业基本全都有人试过。不能说今天海底捞要收缩战线就全盘否定它此前所做的一切工作,至少对同为餐饮分类的茶饮行业依然有借鉴意义。
在火锅领域,海底捞的企业实力、品牌美誉度及顾客粘度等方面优势是圈内同行目前无法撼动的。饶是如此,海底捞还是在去年海底捞推出了“接班人”计划。
张勇也在信中清醒的意识到:“凡事预则立,早谋划终归会显得从容些。”其背后还是要解决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
而在茶饮行业,具有海底捞这样的品牌优势的茶饮品牌还很难找到。茶饮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谁都不愿错过“大跃进”的行业汹涌期。品类的快速扩张、店面的无穷探索,以及下场投资曾经的对手,这背后隐藏的是奶茶们的集体盈利焦虑。
相较于不同品类的新茶饮来说,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辨别出好茶、劣质茶的区别,但却喝不出不同茶饮的区别,这也就意味着茶饮配方被模仿的可能性非常高,那么除了配方,供应链无疑是决定茶饮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海底捞提出后期要强化培训,提高岗位管理和经营水平等,可以解读为后期要向内发展,自我修练。这也是现在蜜雪冰城等品牌正在做的事,蜜雪一年内以平均一个月开一个公司速度,将茶饮运营的各个环节独立出来成为实体公司,就是在完善企业构架,储备力量,为后期扩张提供充沛动力。
另外,茶饮行业相比火锅餐饮业更依赖于线上平台的助力。《2020年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54%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新式茶饮,与2019年相比,新式茶饮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近20%。未来这个比重只会增加,只是线上营销模式会继续分化。
“数字化”成为新式茶饮“刚需装备”,驱动着新式茶饮品牌加速进化,更便捷、更细分、更多元成未来趋势。
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进行全链路数字化搭建,涵盖供应链、门店运营、品牌营销、线上渠道以及产品数字化驱动等多个围度,推动新式茶饮企业“人、货、场”的重构。
这些,都是茶饮品牌特别是头部品牌要破题的工作。能图资本董事长熊芬认为,奶茶的野蛮生长阶段基本已经结束,下一个阶段是品牌力角逐阶段,包含品牌形象、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精细化体系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