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豆存在着产区风味特征,这也是现在推崇“单品咖啡”的原因之一。印尼产区的咖啡豆就是以醇厚、浓苦而著名,例如曼特宁咖啡、猫屎咖啡。醇厚的咖啡也不只有以曼特宁为主的印尼咖啡豆,还有很多其他的咖啡豆可以选择。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弄懂什么才是咖啡醇厚度,以及哪些方面会影响咖啡的醇厚度?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增加大家对于咖啡豆的风味判断能力。

我们所说的咖啡醇厚度,其实就是喝咖啡时所感受咖啡的body,简称口感。通常我们会认为咖啡的口感好表现是醇厚度高,有质感。口感不好的会表现出涩感、水感。从品种、种植环境、处理工艺,到烘焙、冲煮,都能影响着咖啡的醇厚度。有些咖啡品种本身的醇厚度比较高,例如风味不佳的罗布斯塔,但是它的口感是不错的。罗布斯塔与阿拉比卡的杂交品种,同样会继承了罗布斯塔这些特性。

咖啡种植的海拔越高,咖啡的密度越高,质量越好。在阿拉比卡咖啡种植的认知上,海拔1200米以上的咖啡豆风味品质才会好,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单品咖啡的标注海拔都在1200米以上。在咖啡处理的工序上,参与发酵的物质越多,越能体现出咖啡的醇厚感。日晒处理的咖啡豆由于是整粒咖啡果实进行发酵,口感整体表现会更加饱满、圆滑。蜜处理保留果胶层发酵,保留的果胶层越多,口感就越醇厚。水洗处理只有咖啡豆进行发酵,口感多表现为清澈,干净。

以上3种对于咖啡的口感是有影响,但是不是最主要最直观的。如果是同一款豆子,导致醇厚度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烘焙了。通常地说,一爆后的发展期越长,焦糖化反应越久,咖啡就越醇厚。如果拿浅烘的肯尼亚AA与曼特宁相比,毫无疑问,曼特宁的醇厚度更好。而把肯尼亚烘深了,醇厚度就上来了,与曼特宁不相伯仲。

但这也并不是一昧地把豆子往深里烘就能获得高醇厚的口感。过度了,咖啡容易产生一路到底的焦苦味,完全是得不偿失。到了这里,我们几乎可以知道哪些咖啡会比较醇厚了吧,第一点,深烘咖啡豆会比浅烘咖啡豆更醇厚;第二点,差不多的烘焙度下,日晒咖啡比水洗咖啡更醇厚。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前街的豆单中,中深烘焙口感醇厚的咖啡豆有曼特宁咖啡、蓝山一号咖啡、巴西皇后庄园黄波旁、前街2013(云南咖啡);中浅烘焙口感醇厚的有日晒红樱桃、肯尼亚AA、雪莉咖啡、日晒瑰夏。

在选择合适的咖啡豆后,最后一步冲泡也尤其重要。我们都知道咖啡醇厚的口感一部分来自于油脂。因此能溶解更多油脂在咖啡中也就能获得更好的口感。利用法兰绒作为过滤器具会比滤纸有更好的醇厚表现了。冲煮方法也会影响到最终的咖啡表现,例如日本就有很多冲煮醇厚咖啡的手法,例如河野式、松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