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茶饮行业良好有序发展的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租屋里做星巴克、饮品“爆炸”、柠檬茶违规成分超标……
昨晚央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照例全民关注,虽然茶饮行业没有上榜,但国家监管部门这段时间也一刻没有闲着,多地行动,加大了市场检查和整治力度,茶饮的食品安全事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01出租屋里做星巴克平台监管有责任
点外卖送来的星巴克,有可能是假的!“315”曝光的一起星巴克造假案例,成为昨日焦点之一。
四川绵阳市涪城区市场监管局在某居民楼内,查获了一处假冒生产、贩卖星巴克咖啡的窝点。
该生产点不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资质,由外卖员通过代购店铺接单,并将在出租屋内制作的产品配送给顾客,且代购价格与星巴克门店价格一样。据了解,该窝点共计接单729单,涉案金额达4万余元。
制假场所(图源:四川观察)
执法部门对该外卖员进行了处罚,并对其生产工具、原材料采取了强制措施;下一步,将约谈外卖平台,要求各平台严格履行资格审查义务。
星巴克中国对此做出回应,表示积极参与案件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制假不法行为。将继续配合政府部门净化市场环境,共同捍卫合法权益。
假冒产品能够在黑作坊里操作,通过外卖代购店铺销售,表面上是外卖员借职务之便,另行途径获利,实则暴露的是平台监管的短板,平台应负有疏于审核的连带责任。
外卖平台作为沟通商家与消费者的中间媒介,起到的作用不应该只是接受和派送订单,还包括严格审查商家是否具有资质,是否是正规销售产品,是否能保障消费者权益。否则,将会造成消费者、品牌方、平台三方的损失。
这类代购奶茶店的例子,也曾有不少。
如茶颜悦色在武汉首开门店,一杯奶茶要排8小时,专业的黄牛甚至成立团队,直接以茶颜悦色的敏感词、近似词、图片等开设代购外卖店铺。尽管店铺没有任何茶颜悦色官方标识,但产品等细节都表示该店为代购,并且设置价格远高于门店实际价格。
外卖代购店铺
不论这类店铺是真实代购,还是销售假冒商品的“马甲”,既没有合法资质,又没有相关保障,都会对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以及影响正规品牌的声誉及形象。
02篡改效期、使用过期产品……多次强调的问题仍在犯
“人为”延长原物料效期?半成品放久了“换签”接着用?消杀记录只是“走流程”?
在多地监管局的调查中,奶茶店最容易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使用过期原物料,篡改已开产品或半成品效期,做错的饮品撕掉标签后重新出售,操作区内私人物件与原料混放等。
在延安市市场监管局3月初对奶茶店的随机抽查中,发现某品牌存在诸多问题:操作区内存放有已过期2个月的绿茶粉,以及大量还有不到6天就过期的咖啡粉。执法人员表示,没有对产品标记过期或临期,可以判定为待使用。这种行为属违规。
此外,在操作区域还存放有墙面修补膏等与制作产品无关的物品,以及员工上岗没有持有效健康证等。
执法人员对奶茶店进行检查(图源:禾苗财经)
而在黑龙江的同品牌门店中,有当地记者暗访发现,该门店也存在使用过期原材料、篡改效期、使用隔夜水果、消杀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
尽管品牌总部对门店有标准规定,所有产品必须有效期,过期产品需要废弃。但在实际操作中,门店员工的实际处理方式是,“效期一定要看好,勤换票,咱们扔不起”,以免被总部罚款。
据调查,该门店使用过期9天的乳酸菌饮料制作饮品,并且库存仍有一定数量同批次产品。
有消费者表示,喝完该产品之后就拉肚子。而当地记者购买了6杯使用该过期原料制作的常温饮品,由于含有乳酸菌,食材在时间、温度的作用下不断发酵膨胀,加之处于封口杯的密闭环境中,其中3杯饮品在1小时之内相继爆炸。
过期变质乳酸菌制作的饮品不断膨胀(图源:极光视频)
食安无小事,但仍有经营者在危险的边缘试探。品牌总部“上有政策”,门店经营“下有对策”,归根结底是品牌经营管理的问题。诸如效期贴更换等问题,在一些门店仿佛是“潜规则”,查得到就认罚,查不到就罚不到,但一叶障目的做法逃避不了法律责任。
现在,各地出台政策,尤其加大对现制现售饮品食品方面的监管、抽检力度。河南市市监管局下发文件,除对经营门店的设备消毒、饮用水是否达标、果蔬品质等方面重点检查外,还要求从业人员需定期进行培训,并利用“舌尖安全网”相关App程序进行考试。
近期浙江出台新规,外卖商家必须安装“阳光厨房”,在经营者页面的显著位置以视频形式公开加工制作现场,并对配送食品用“外卖封签”进行封口。产品制作过程透明,外卖商品密封,让消费者可以安心消费。
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网红餐饮企业须守住安全底线》文章,对频发的网红品牌食品安全事故发声,要求在餐饮行业快速发展时期,食品安全是不能逾越的底线。
这些动作也将助推茶饮行业越来越规范化。
03月销超5000的奶茶违规食品添加剂含量最高
去年大火的柠檬茶,在今年依旧是很多茶饮店的扛把子产品。而伴随绿柠檬茶的“日落黄”违规添加问题,至今仍存在。
火爆一时的泰绿柠檬茶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在常用的人工合成着色剂中,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不能在茶饮料中使用。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的伤害。
由于在现制茶的过程中,“日落黄”等人工色素的用量不能严格把控,为避免引发健康问题不允许添加。但想要达到绿柠檬茶通透的色调,一些奶茶店经营者仍利用其进行调色。
在去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泰式茶饮”等网红饮品进行专项抽检时发现,20批次样品中有15批次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日落黄”;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对243批次“网红饮品”抽样时,也发现4批次产品添加了“日落黄”。
在本月,广州当地记者走访了5家奶茶店,随机购买了4杯泰绿柠檬茶、1杯泰红奶茶进行“日落黄”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有3杯产品检测出“日落黄”成分,其中泰红奶茶的“日落黄”含量最高。该泰红奶茶为某家奶茶店热销款,外卖月销量高达近5000杯。
随机购买5杯奶茶取样(图源:大洋网)
在该记者的走访调查中,有奶茶店员工直言不讳,门店是山寨某知名连锁茶饮品牌,配方是在网上买的正牌产品的配方,但原料买的是口味更接近的便宜原料,因此售价更低、销量才能更好。
这些更加低廉的原料是否符合国标,能否合法用在茶饮制作中?山寨门店如何能堂而皇之地销售产品,甚至将价格当成自己的优势?这些行为不仅违规,还可能涉嫌违法。
对于此类诸多问题,大众往往通过曝光才得以知晓,但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靠曝光,要从加强监管整治、完善惩罚制度与消费者投诉爆料相结合。
说到底,现有的定期检查或抽查等手段都只是治标的办法,治本在于从业人员需提升对行业安全的意识,以及经营者对规范管理能力的加强。
茶饮行业竞争加剧,不少入局者以为门槛低,实则只看到眼前的繁盛,却忽视幕后的细节。即便是正常经营的茶饮门店,由于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也难以确保百分百不出现纰漏,只能在操作上细心小心,以及用更高的标准来制作和贩售产品,以保障食品安全卫生,赢得消费者信赖。
(综合自:四川观察、禾苗财经、极光新闻、大洋网)
· ARTICLE文章刘滢EDITOR编辑三月DESIGN设计啊存REVIEW复核阿鲁
出租屋里做星巴克、饮品“爆炸”、柠檬茶违规成分超标……
昨晚央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照例全民关注,虽然茶饮行业没有上榜,但国家监管部门这段时间也一刻没有闲着,多地行动,加大了市场检查和整治力度,茶饮的食品安全事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01出租屋里做星巴克平台监管有责任
点外卖送来的星巴克,有可能是假的!“315”曝光的一起星巴克造假案例,成为昨日焦点之一。
四川绵阳市涪城区市场监管局在某居民楼内,查获了一处假冒生产、贩卖星巴克咖啡的窝点。
该生产点不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资质,由外卖员通过代购店铺接单,并将在出租屋内制作的产品配送给顾客,且代购价格与星巴克门店价格一样。据了解,该窝点共计接单729单,涉案金额达4万余元。
制假场所(图源:四川观察)
执法部门对该外卖员进行了处罚,并对其生产工具、原材料采取了强制措施;下一步,将约谈外卖平台,要求各平台严格履行资格审查义务。
星巴克中国对此做出回应,表示积极参与案件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制假不法行为。将继续配合政府部门净化市场环境,共同捍卫合法权益。
假冒产品能够在黑作坊里操作,通过外卖代购店铺销售,表面上是外卖员借职务之便,另行途径获利,实则暴露的是平台监管的短板,平台应负有疏于审核的连带责任。
外卖平台作为沟通商家与消费者的中间媒介,起到的作用不应该只是接受和派送订单,还包括严格审查商家是否具有资质,是否是正规销售产品,是否能保障消费者权益。否则,将会造成消费者、品牌方、平台三方的损失。
这类代购奶茶店的例子,也曾有不少。
如茶颜悦色在武汉首开门店,一杯奶茶要排8小时,专业的黄牛甚至成立团队,直接以茶颜悦色的敏感词、近似词、图片等开设代购外卖店铺。尽管店铺没有任何茶颜悦色官方标识,但产品等细节都表示该店为代购,并且设置价格远高于门店实际价格。
外卖代购店铺
不论这类店铺是真实代购,还是销售假冒商品的“马甲”,既没有合法资质,又没有相关保障,都会对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以及影响正规品牌的声誉及形象。
02篡改效期、使用过期产品……多次强调的问题仍在犯
“人为”延长原物料效期?半成品放久了“换签”接着用?消杀记录只是“走流程”?
在多地监管局的调查中,奶茶店最容易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使用过期原物料,篡改已开产品或半成品效期,做错的饮品撕掉标签后重新出售,操作区内私人物件与原料混放等。
在延安市市场监管局3月初对奶茶店的随机抽查中,发现某品牌存在诸多问题:操作区内存放有已过期2个月的绿茶粉,以及大量还有不到6天就过期的咖啡粉。执法人员表示,没有对产品标记过期或临期,可以判定为待使用。这种行为属违规。
此外,在操作区域还存放有墙面修补膏等与制作产品无关的物品,以及员工上岗没有持有效健康证等。
执法人员对奶茶店进行检查(图源:禾苗财经)
而在黑龙江的同品牌门店中,有当地记者暗访发现,该门店也存在使用过期原材料、篡改效期、使用隔夜水果、消杀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
尽管品牌总部对门店有标准规定,所有产品必须有效期,过期产品需要废弃。但在实际操作中,门店员工的实际处理方式是,“效期一定要看好,勤换票,咱们扔不起”,以免被总部罚款。
据调查,该门店使用过期9天的乳酸菌饮料制作饮品,并且库存仍有一定数量同批次产品。
有消费者表示,喝完该产品之后就拉肚子。而当地记者购买了6杯使用该过期原料制作的常温饮品,由于含有乳酸菌,食材在时间、温度的作用下不断发酵膨胀,加之处于封口杯的密闭环境中,其中3杯饮品在1小时之内相继爆炸。
过期变质乳酸菌制作的饮品不断膨胀(图源:极光视频)
食安无小事,但仍有经营者在危险的边缘试探。品牌总部“上有政策”,门店经营“下有对策”,归根结底是品牌经营管理的问题。诸如效期贴更换等问题,在一些门店仿佛是“潜规则”,查得到就认罚,查不到就罚不到,但一叶障目的做法逃避不了法律责任。
现在,各地出台政策,尤其加大对现制现售饮品食品方面的监管、抽检力度。河南市市监管局下发文件,除对经营门店的设备消毒、饮用水是否达标、果蔬品质等方面重点检查外,还要求从业人员需定期进行培训,并利用“舌尖安全网”相关App程序进行考试。
近期浙江出台新规,外卖商家必须安装“阳光厨房”,在经营者页面的显著位置以视频形式公开加工制作现场,并对配送食品用“外卖封签”进行封口。产品制作过程透明,外卖商品密封,让消费者可以安心消费。
去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网红餐饮企业须守住安全底线》文章,对频发的网红品牌食品安全事故发声,要求在餐饮行业快速发展时期,食品安全是不能逾越的底线。
这些动作也将助推茶饮行业越来越规范化。
03月销超5000的奶茶违规食品添加剂含量最高
去年大火的柠檬茶,在今年依旧是很多茶饮店的扛把子产品。而伴随绿柠檬茶的“日落黄”违规添加问题,至今仍存在。
火爆一时的泰绿柠檬茶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在常用的人工合成着色剂中,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不能在茶饮料中使用。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的伤害。
由于在现制茶的过程中,“日落黄”等人工色素的用量不能严格把控,为避免引发健康问题不允许添加。但想要达到绿柠檬茶通透的色调,一些奶茶店经营者仍利用其进行调色。
在去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泰式茶饮”等网红饮品进行专项抽检时发现,20批次样品中有15批次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日落黄”;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对243批次“网红饮品”抽样时,也发现4批次产品添加了“日落黄”。
在本月,广州当地记者走访了5家奶茶店,随机购买了4杯泰绿柠檬茶、1杯泰红奶茶进行“日落黄”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有3杯产品检测出“日落黄”成分,其中泰红奶茶的“日落黄”含量最高。该泰红奶茶为某家奶茶店热销款,外卖月销量高达近5000杯。
随机购买5杯奶茶取样(图源:大洋网)
在该记者的走访调查中,有奶茶店员工直言不讳,门店是山寨某知名连锁茶饮品牌,配方是在网上买的正牌产品的配方,但原料买的是口味更接近的便宜原料,因此售价更低、销量才能更好。
这些更加低廉的原料是否符合国标,能否合法用在茶饮制作中?山寨门店如何能堂而皇之地销售产品,甚至将价格当成自己的优势?这些行为不仅违规,还可能涉嫌违法。
对于此类诸多问题,大众往往通过曝光才得以知晓,但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靠曝光,要从加强监管整治、完善惩罚制度与消费者投诉爆料相结合。
说到底,现有的定期检查或抽查等手段都只是治标的办法,治本在于从业人员需提升对行业安全的意识,以及经营者对规范管理能力的加强。
茶饮行业竞争加剧,不少入局者以为门槛低,实则只看到眼前的繁盛,却忽视幕后的细节。即便是正常经营的茶饮门店,由于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也难以确保百分百不出现纰漏,只能在操作上细心小心,以及用更高的标准来制作和贩售产品,以保障食品安全卫生,赢得消费者信赖。
(综合自:四川观察、禾苗财经、极光新闻、大洋网)
· ARTICLE文章刘滢EDITOR编辑三月DESIGN设计啊存REVIEW复核阿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