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宝贝问过我一只咖啡拿到了之后怎么才能把豆子包装里面描述的风味完全冲煮出来,我这里倒是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几乎不可能!(网络图片)倒不是说商家在骗你,我们先不管说冲煮条件(磨豆机,水质,器材)之间有多大的差异,单单是我们自己每次饮用时候的心情不同,或者饮用前吃过的食物都在很大程度影响这我们对眼前这杯咖啡的评价。所以我一直建议的是,我们可以把风味描述里面的风味当作是这只咖啡豆的潜力,我们可以根据它可能产生的风味来设计我们的冲煮方案:例如描述里面有苹果,那即使我们可能冲不出苹果也可以尽量使用更能突出咖啡果韵的方法来制作;同样如果描述里面是焦糖奶油这类的香气,我们也可以以此设计冲煮方案的。毕竟咖啡喝起来舒服最重要,风味嘛,多一样就当赚到一样咯。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凸显出特定的风味呢?这里我也有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建议,简单易用:闷蒸。我们都知道冲煮的时候需要先进行闷蒸,闷蒸到什么时候才够?我们的答案是:都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都知道在闷蒸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咖啡粉的气体充分排放的过程,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性地把豆子内的二氧化碳当作魔鬼,可是真的是这样嘛?我们能不能试着把他们当作朋友?说不定我们混熟了之后,发现二氧化碳其实也没那么的可恶,说不定我们发现它还挺可爱的,因为它还能为我们的萃取提供有效的帮助呢!首先我想先跟大宝贝们取得一个共识,就是我们都知道花果香闻起来很清爽活泼,他们这么活泼很多时候在萃取前端就自己跑出来了。接下来就是类似蜂蜜奶油等糖类风味,喝起来平衡舒服,可能需要更多的劝说才肯从平静的生活中跑出来。然后是类似焦糖可可这类带一点苦的香气,或者丁香这种香料的味道,沉稳大气,他们总是姗姗来迟。所以我建议我们可以根据熟豆商的描述来选择我们的闷蒸方法:
- 如果描述大部分是花香果韵这类前端活泼型的风味,我们不妨使用较多的水来进行闷蒸。如果描述大部分是焦糖辛香料等稳重深沉靠后端的风味,我们不妨使用较少一点的水闷蒸。如果描述大部分是花香果韵这类前端活泼型的风味,我们不妨缩短一些闷蒸时间,保持更多的气体存在于湿润的粉层之间降低萃取。同样如果是上述第二点描述,我们可以延长闷蒸时间,让二氧化碳充分跑掉,萃取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