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2019年GCEF大中华区咖啡精英论坛北京站顺利落下帷幕。本站邀请到25位咖啡人在这里与观众们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带来了行业不同视角的观点。图片来源:上海博华图片来源:上海博华图片来源:上海博华图片来源:上海博华图片来源:上海博华图片来源:上海博华所见,所闻,所思在这一届的GCEF论坛上,各位咖啡人从产业的上游到下游以及消费者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并贡献了12场精彩的演讲、座谈与辩论。而在这12场之中,穿插着两大突出的主题:
- 本地化/本土化/中国化贡英龙、杨世忠两位从业茶饮行业多年的演讲者不约而同地提到,咖啡行业需要适应中国市场的口味进行创新,融入更多元化的食材与要素;而“咖啡中国味儿”的活动,也将对精品咖啡的本土化大有裨益。由此可见,“入乡随俗”的观念逐渐生根发芽:要将中国的咖啡市场做大,关键在于将之从舶来品转化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咖啡在中国咖啡店里的主流品项几乎没有经历过升级迭代;幸而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各大咖啡馆开始推出自己的创意饮品,果咖、茶咖等新式咖啡饮品逐渐出现在市场上,未来可期。商业与精品之争这一话题其实由来已久,从GCEF的第一年便一直延续到现在。关于这一问题,参与本届GCEF的烘焙商代表们皆深有感触:不少烘焙商在生意做大、烘焙量提升后也曾被质疑“你现在做的不是精品咖啡了”。这也反映出“精品咖啡”划定的界线模糊的问题:按SCA和CQI的标准来说,“精品咖啡”的概念只针对生豆,其品质达标即可算是精品咖啡;按朱雪松先生的说法,作为商品进入流通渠道的咖啡,难道不是商业咖啡吗?这么看来,“商业咖啡”与“精品咖啡”是否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关系?我们又应该怎么看待“商业咖啡”与“精品咖啡”?这些问题都需要各位咖啡人不断地在实践与思考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