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新中式茶饮从街边小生意迅速成长为一个市值规模为2800亿的庞大产业。品牌化、公司化和产业化,为这个行业的永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茶作为一种物理要素和文化元素,在新中式茶饮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和基础作用,也是新茶饮未来的根本。
罗龙新研究员作为中国茶研究的顶尖学者,出版过多本巨著,也始终工作在茶叶精深加工研究和开发一线,从事深宝华城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化工作。
· 新中式茶饮中,国茶的使命和价值是什么?
·新中式茶饮中,这个行业在茶的维度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补课的地方?·在新中式茶饮发展的未来中,国茶怎样更多为这个行业赋值?·有哪些可以预见到的趋势?
以下是快报专访罗龙新研究员的全文——
中国茶为什么没出过全球性品牌?
///
中国饮品快报:咖啡成就了星巴克、Costa等等全球知名品牌,但历史悠久的中国茶,在产业化、公司化和品牌的进展中,为什么出不了一个全球性的知名品牌?其原因何在?
罗龙新:近10年来,我系统研究了英国、印度和斯里兰卡茶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出版了《闻着茶香去旅行-斯里兰卡红茶故事》、《寻茶斯里兰卡》、《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和《印度茶叶百年风云》四本书。历史就像一剂温补的良药,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眼界和思维。站在国际视野的角度看茶叶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您会发现,中国和英国发展茶产业的模式是不同的。
第一个原因是,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种植、加工、饮用茶叶的国家,在清朝、民国和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茶叶基本上是以出口原料的模式销售给欧美的茶叶公司,在“中国茶叶”这一商品品类下,细分成“产地”“茶类”“等级”等。
欧美茶叶公司再经过精制加工、包装,以欧美公司的品牌进入消费市场。因此,出现在欧美茶叶市场的全部是欧美的茶叶品牌,也就是说中国的茶叶品牌基本上没有走出国门。
第二个原因是,过去中国茶产业发展模式是以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形成不了公司化的大规模化产业,更没有品牌意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茶产业政策放开后,茶园分到农户,形成了规模更小、更分散的茶叶组织,茶区的个体组织强调的产地、品种、工艺和茶文化的差异化优势,甚至有些公司将茶叶当做文化产业来经营,当然更难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
第三个原因是,在欧美茶叶市场,茶叶是一种快速消费品。近20多年来,中国的茶叶公司不断追求茶叶的差异化、高端化和高价化,导致茶叶变成高价的商品,甚至变成奢侈品,完全脱离了国际茶叶市场的价格,在国际市场毫无竞争力。
欧美茶叶公司和印度、斯里兰卡的一些茶叶公司从一开始就是走工业化模式,将茶叶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经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茶叶公司。
可喜的是,近10多年来中国的一些茶叶公司已经开始走工业化和品牌化的道路。
新中式茶饮是对传统的悖逆?
///
中国饮品快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新中式茶饮从街边小生意迅速成长为一个市值规模为2800亿的庞大产业。新茶饮的崛起,应该是走对了“中国茶的年轻化”。现在的新中式茶饮有别于传统的中国茶,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呢?还是对传统的一种悖逆和偏离?罗教授,您是怎么看的?
罗龙新:我认为新式茶饮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新式茶饮开拓者机智地洞察了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传统的“细酌慢品”的饮茶方式变成一种“时尚”的快速消费饮品,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消费模式创新,引领了传统茶叶新的消费模式。
这种新的饮用方式不仅开创了新的行业,也带动了传统茶产业的技术、经营方式的创新。而且,我认为中国传统茶叶已经无法重新占领欧美国际市场,而新式茶饮很可能走出国门,以“品牌”打入国际市场。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中国茶叶”占领国际茶叶市场的形式。
在茶的维度新茶饮哪些地方需补课?
///
中国饮品快报:茶在新茶饮中的应用,无论是从形态上,还是茶叶品种上呈现了多元化和百花齐放的现象,但此间也有观点认为,茶饮行业对茶的重视度和专业度还不够,茶饮的甜品化现象比较严重,您是怎么理解的?新中式茶饮在茶的维度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补课的地方?
罗龙新:新式茶饮本质上是一杯饮料,经营者或研发者更关注消费者的口味喜好,由于茶叶的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具有的天然苦涩味,一般年轻人都不太喜欢这种强烈的苦涩味。因此,一杯现调茶饮中,糖、奶、水果的用量比例远高于茶叶,这样的口感比较“好喝”。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追求新口味,茶叶在饮品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作用。新中式茶饮除了“好喝”之外,我们应该关注新茶饮产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
2008年国家已经颁布了瓶装茶饮料国家标准(GB/T 21733),该标准除了规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指标外,还规定了茶多酚、咖啡因含量等指标。这个标准规范了瓶装茶饮料产品标准,对茶饮料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茶饮行业可以研究和参照瓶装茶饮料行业成熟的经验,解决新茶饮产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问题。
鲜萃茶液等产品给行业带来了哪些价值?
///
中国饮品快报:各大茶饮品牌也挖掘小众茶的同时,速溶茶粉、浓缩茶汤、鲜萃茶液等产品被更多使用,开始成为新茶饮的另一个赛道。作为速溶茶粉、浓缩茶汤、鲜萃茶液等产品生产的头部企业,深宝华城的技术优势、革新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给行业带来了哪些价值?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
罗龙新:深宝华城公司秉承“为客户提供从概念到产品一体化服务”的理念,深耕茶叶精深加工20多年,为国内外饮料、饮品公司提供优质的茶饮料原料。研发创新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上,公司已经取得了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公司特别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的研究,多年来一直与国内研究所和大学合作开展基础性研究,并将基础研究结果深入应用基础的研究,再将应用基础研究结果转化技术和产品开发。
例如公司开展了多年的茶饮料风味化学(色、香、味)的基础研究,揭示了“好喝”、“不苦涩”、“高香”的茶叶风味化学本质,以及与茶树品种、制作工艺、产地条件的关系,从而为开发年轻人喜欢的“醇厚”、“甘醇”的茶叶精深加工产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传统制茶工艺中,为了调整和平衡茶叶的风味,通常采用的是“拼配技术”,这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品质改进技术。我公司除了应用拼配技术外,研究应用了生物酶技术,通过酶的作用,可以分解、释放、改性茶叶的风味化学分子结构,从而获得理想的香气和滋味。
此外,我公司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茶叶的浸出机理,开发出多级变温动态茶叶萃取技术,采用同样的茶叶原料,可以开发生产出不同风味的速溶茶、茶浓缩汁和鲜萃茶汤饮料等产品,以上科技成果2019年还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这说明在传统的茶叶行业具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和潜力,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传统茶叶行业将迎来新的技术变革,新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将应用于传统的茶叶供应链,由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茶饮“走出国门”行得通吗?
///
中国饮品快报:虽然新冠疫情延宕了新中式茶饮的海外拓展进程,但很多茶饮品牌都看好海外市场,这个“走出国门”的道路行得通吗?对于各大茶饮品牌的海外拓展,在产品上,您能否给些建议和方向?
罗龙新:中国传统茶叶在19世纪末被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挤出欧美市场后,100多年来,中国传统茶叶一直无法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竞争,黯然地退出了欧美主流茶叶市场。
时过境迁,现代欧美茶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中国茶叶在品质、风味、安全性和价格方面依然无法与工业化生产的印度茶、锡兰茶和肯尼亚茶竞争,而新式茶饮这种快速的消费模式非常适合欧美的年轻消费者。因此,我认为新茶饮“走出国门”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是可行的。以“品牌”打入国际市场,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中国茶叶”占领国际形式。
根据我曾经对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的考察,新茶饮在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我有一些初浅的建议:1、要讲好中国茶叶文化的故事,如茶叶历史、茶农、产地、品种等。
2、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加透明度,在供应链端要建立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管理、品质保证、产地环境、与产地社区和茶农的关系等良好作业规范、质量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证等。
3、产品的质量安全。特别是茶叶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一定要符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标准。
茶的应用未来会有哪些趋势?
///
中国饮品快报:茶饮中关于茶的应用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茶包—CTC—原叶茶—名优特茶—调香鲜茶,这样演进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您对茶在茶饮中的研究和应用,未来会有哪些趋势和新的发展方向,对各家茶饮品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上,能给一些具体建议吗?
罗龙新:茶叶在新茶饮中的应用发展,主要依据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变化和在使用中操作的便利性。消费者的口味是新茶饮产品创新的最大驱动力,在互联网下成长的年轻一代消费者品味,除了要求饮用方便(Convenience)和包装新颖别致外,更不断地追求风味新体验(Tastes for New Experiences)、质量超过价格(Quality Over Price)以及健康的饮料——清洁标签(Clean label)等,因此,新茶饮公司必须不断地改变,采用等级更高级、风味更突出、特点更显著的茶叶原料。同时,为了保证各门店在操作上茶汤品质稳定一致和更方便和快捷,采用工业化生产出的瓶装茶鲜萃汁就能达到这一要求,而且更安全和卫生。
实际上,同一品牌下各个门店在制作茶汤时,虽然采用统一的茶原料和标准的萃取SOP,但由于员工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原因,难免茶汤的风味略有差异。因此,采用标准化的茶汤主剂应该是大型茶饮连锁店发展方向。
茶和咖啡饮料为什么能够流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其核心是茶和咖啡饮料的“嗜好性”。茶在茶饮中扮演者及其重要的“嗜好性”作用,离开了“茶”的元素,一杯茶饮实际上是一杯“果汁”或“奶”,就谈不上“嗜好”。
目前应用的主要茶原料是茉莉花茶、红茶和乌龙茶三大类,未来主流还是这三大类茶,但风味(香气和滋味)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茶与水果、奶制品和其他配料的搭配会呈现多元化发展方向。
因此,新茶饮的研究者可以深入研究:1、不同茶叶品种、产地(气候、海拔、土壤)、季节、加工技术与茶叶风味的关系。
2、茶叶的内含化学成分与风味的机理关系及改进技术。
3、不同的茶叶与水果、奶、糖等配料的风味的协调性。
4、无糖茶饮料和低糖茶饮料产品的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