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咖啡行业交流请加私饮品界前街咖啡,微信号:(长按复制)IMAKECOFFEE kalita的三孔滤杯,有两种,一种是直排的,另一种三三角分布的。两种的流速不一样,三孔滤杯滤纸跟滤杯好像没有贴合很好的,至少不如v型的贴合好(没见识过梅丽塔原厂的高档货),不过对水流控制要求较低。 kalita的孔数: 【三孔梯形滤杯】,广泛使用的Melita滤杯和来自日本的Kalita滤杯,最早Melita的底部只有一孔的设计,其缺点就是在咖啡过虑时,常会造成孔洞被细粉塞住,使得咖啡泡在水里太久,而让咖啡变得苦涩,因此针对这种滤杯会采取一直加水的冲煮方式,目的就是希望咖啡颗粒可以一直浮在水面,但是相对衍生的困扰就是咖啡颗粒长期浸泡在水中,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降低了萃取率,所以之后才会衍生出三个孔的Kalita滤杯。三孔滤纸: 值得注意得是:上杯是分大小的:101、102、103,相应的滤纸也分如上型号。家用一般推荐101型号。 还有一些比较奇特的上杯,例如:瑞士金KF-2/4,原用于美式机,他比法兰绒容易清洗,只要不大力挤压,基本也不用更换。缺点是由于是金属滤网,所以不可避免有一点点咖啡粉会过滤进去。一般市面上有陶瓷与塑胶制的滤杯,选择上还是以肋骨的品质为重点,陶瓷在保温上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因为陶土成型不易,往往会使得肋骨深浅不一,所以塑胶制的滤杯反而比较经济实惠。目前市面上则多了铜质的滤杯,铜的材质保温性比陶瓷好很多,而在成型上也比塑胶稳定,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太高,因此如果预算允许,铜质的滤杯将会是最好的选择。 HARIOV60锥形滴滤杯与Kalita梯形三孔滴滤杯【咖啡风味】的对比: [V6O锥形滤杯]:冲泡出来的,口感干净,明显再现了咖啡的本味,尾段坚果甜。[Kalita滤杯]:冲出来的咖啡比较浓,甚至有点过萃的感觉,说明了这款滤杯滤水速度较V60慢,加大了咖啡粉与水的接触时间,同时增大了萃取率。 【结论】: 1、锥形滤杯的确方便了咖啡的冲泡萃取过程,是一般个人用户的方便之选; 2、滤水性,V60比Kalita滤杯快,Kalita滤杯基本不需要考虑水流大小,因为浸泡时间长,可以考虑 3、Kalita滤杯在粉量,粗细,水温上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整,例如建议中度研磨(粗盐大小),水温不要太高。最后,欣赏一组梯形滤杯咖啡达人大麻3216收藏的古老而美的咖啡收藏品,经过主人的巧妙搭修复,重获新生,他家的收藏品就像一个小型博物馆,勾起了众多30-80年代的美好回忆。 这个具有中国风韵的Melitta102单孔滤杯,是由德国Friesland陶瓷厂为Melitta生产的。Friesland在德国的售价较高,所以定位层次也较高,比普通Melitta滤杯要贵很多,并且价格比某些经典型号的老滤杯也要高很多。 青花瓷样式的花纹,中国人用再合适不过了。虽然不是老滤杯,但是某些特殊版本的Melitta还是很值得收藏的。 收藏家:大麻3216 Melitta第一批量产滤杯,也是世界上第一批量产手冲滤杯----“Melitta Original”! 生产于1910-1914年一战前期。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 至于它的出品怎样已经不重要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还幸存下来已经很珍贵了。 收藏家:大麻3216 一个未知年代的Melitta铝制小粉勺,1-6人份。 从logo看很像中期以后的产品。 从这个粉勺,估算了德式手冲的粉量,大约1人份5g-6g左右。Melitta1935年产100号4孔圆底滤杯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获得了当时德国的完全专利保护。早期黑体logo的滤杯特别珍贵,没遇到一个我都会不遗余力的拿下。 平底四孔,并且当时的打孔不是太正,没有规律,很多歪的比较明显。 这个滤杯很小,刚好可以放在手上,上面写的1-2杯,但那是当时德国人的习惯,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冲法,只能够一人的量。没有发现现代Melitta有合适的滤纸,搭配现在tiamo1-2人份的滤纸可以应付使用,但是有点大。 收藏家:大麻3216 Melitta1014孔1948年产,左 Melitta1021孔1960s左右产,右 与现在常见的三孔滤杯相比,早期melitta的沟槽很深,可以解决下水慢的问题, 标准的Melitta单孔滤杯~ Melitta老滤杯的品质,是现代Kalitta永远山寨不来的, Melitta老滤杯有很多型号,单孔,2孔,3孔,4孔,8孔都有, 收藏家:大麻3216 这款Melitta100号四孔滤杯,产于1937-1938年,椭圆形的底盘、“德意志帝国专利”设计。此款杯型比较稀少,100号滤杯,可以拿在手掌中,适合1人份冲泡,并且仅限1人份,虽然上面写着1-2人份,但是那是当年的德式咖啡习惯,与现在的主流饮咖啡习惯不同啦。收藏家:大麻3216 1937年是Melitta生产的最后一批圆形陶瓷滤杯,梯形滤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这一Melitta的经典圆形的陶瓷滤杯在之后不复存在。 1937年之后的滤杯工艺有了稍许提高,圆孔远远比之前的滤杯规整很多。沟槽还是那么明显,但是之后的滤杯沟槽越来越粗。 8孔可以保证下水速度,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人为的控水。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更多专业咖啡交流 请扫码关注微信:IMAKECOFFEE前街咖啡 | 广州越秀区达道路保安前街10号
手冲课堂:梯形三孔滴滤杯冲煮指南
2022-08-29
责任编辑:咖啡工房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