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都可越来越多的在海外店开设新店,不断地从台湾选派干部加入全球拓展的大格局中,一展全球版图的决心也越来越明显。
陈玮璿是台湾CoCo都可一位内部创业员工,他从三十岁开始征战五个国家,所战皆捷,本期透过他的故事为您揭开CoCo跨国开店的面纱,并随着主人公陈玮璿一起看看:跨国督导到底做了些什么?
观市场冷暖、拓展据点,到底如何提振业绩
陈玮璿的秘诀是,一个“试”,二个“跑”。
在泰国曼谷陈玮璿的任务是调整17家门市的营业,于是,他将98个标准作业流程,从英文改为泰文,顺利将店员掌握流程的时间缩短为一周。
白天抓培训,下班后才是工作开始,算杯数试配饮料,宿舍变成他的另一间加盟店。他晚上回到宿舍,看着饮料价格表上的品项、价格,思考如何调整可以更好。收集各家饮料店的DM、发票,了解竞争对手。为了刺探敌情,他每天到同一家,早晚各去买一杯饮料,记录发票上的编号,换算出对手当天卖出的杯数。书桌上的摆放各种椰果配料,他为了找到对的配方,自己在宿舍试酸味、浓度。
到泰国第一天,他就跑了两家门市,对泰文一窍不通的他,每到一店就请店员把地址的泰文念给他听,用手机录下来,晚上回家反复练习,店址也用地图查好,规划出最方便的路线。为了熟悉各商圈的环境,第一个星期,他把所有的交通工作都搭载了一遍,从地铁、公汽、出租车、三轮计程车、摩的、面包车......凭着这股拼劲,现在到每一个新市场,就可以在三至五天的时间内,根据商圈特性,估出每个时段的人流、客人的样貌,员工态度与成熟度,并看出该店的问题。
当遭遇另外一种思维时,才发现沟通的意义
在纽约,员工不说“May I help you”,也很少说“Thank you ”,经过一周后他才明白,原来纽约当地的服务业几乎都是这么“随性”。
当他反复要求员工这么说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为什么都是店长是你决定的?”,他听到这种反问,大感意外,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思维!不像是在台湾,优秀的工作能力能让员工容易信服他。
他开始体会何为沟通。原来,沟通不是先讲“你想讲的”,而是要先想“什么是对方想听的”。
在国外,员工连DM都不愿意发,他们都觉得这是低下人在做的事。陈玮璿自己先下去发,告诉他们:“你们做的事情并不丢脸,大家都是为了这间店共同努力”,店员虽然不愿意去发吗,但看到连区域督导都下去做了,只好跟着做。放下面子问题,店员们的观念一天天改变。
透过日常一点一滴的以身作则。两三个月后,终于让这四间店、共计三十多位员工改变态度,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毫不在意,逐渐开始有了团队共识。他依据商圈人流,建立有效率的排班系统,透过种种改革,让业绩成长了三成。
沟通,不只是过语言关还要攻克心理关
沟通,是超越语言障碍之外更加注重成效的一种素质。
语言是第一个挑战,在纽约半年,他背熟了几句基础英文,但印尼人不常讲英文,于是,他把“你好”“谢谢”的声音一字字录在手机里,开始学印尼话。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打响品牌,公司要在印尼打造一家旗舰店。为此,台湾总部的设计师精心用电脑绘图,可是当地施工团队估价后,印尼老板却开始动摇。若用便宜的木工取代电脑切割,只要五分之一不到的价格,但台湾设计师质疑木工无法像电脑切割一样精准,会失去设计原味,双方僵持不下。
“你们要怎么就怎么做!”最后台湾设计师“砰”的一声挂上电话,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要受气。其实他大可交给公司处理就好。但他在台湾也是加盟主,很清楚双方各自的盘算,一方有成本压力,另一方则坚持设计构想。眼看着已经租下的门市始终是空荡荡一片,开幕日期迫在眉睫,他不能让进度停摆,必须有所行动。
他想办法找来印尼最好的木工,话筒另一头是台湾设计师,他保证,可达成和电脑绘图95%相似度,反复说明、现场传图印证后,终于软化了僵局。
CoCo国际部副总康健说,沟通是外派干部必须具备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一般人可能就直接听从对方指示,再向公司报备,或直接请对方和总公司沟通,变成只是传话筒,没有发挥自己的力量。
学会授权,才是提升管理的新阶段
飞抵马来西亚,还没来得及去宿舍放下行李,他直奔印刷厂,去看DM输出状况,确认印刷厂品质,一分钟都不浪费。此外,许多“意想不到”的工作也迸了出来,如部分原料不能从台湾进口,要在当地找,不仅口味、浓度要符合,连生菌数也要测试,他得同时扮演采购和研发两种角色。
他就像个小总部,一下和区域总经理协调,一下教当地员工珍珠怎么煮,茶怎么调,一转身又要面对门市装潢问题。但这次最大的挑战是带训外派干部,然而营运出身的他,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来。
领导分析,陈玮璿很会教学,但要往上爬,就要学会如何授权。
又一次,外派马来西亚营运督导许卉君教员工调制饮料,一个步骤师范,陈玮璿看不下去,就用自己的方式抢去做。当晚,两人一如往常忙到十点多,到宿舍附近超市买东西吃。“其实几天我很受挫......”许卉君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伤了人,也开始学着放手。在吉隆坡的训练中,他学会授权。
陈玮璿出发第四站:菲律宾。当地治安差,绑架、抢劫案时有所闻,员工的素质也让他伤透脑筋,以调配饮料甜度为例,过去台湾一直沿用的做法,是以“匙”的量计算。
他在印尼时就发现这个现象,所以向总公司建议把文字和数字转化为视觉化,将原本几点既匙全部设定好,转化成八种甜度,编好一到八,让员工好记又好操作。这项制度从台湾开始实施,如今也随着他带到菲律宾,终结了员工的最大犯错机会。
结语:人对了,事情就对了
五个国家、共三十三个门市的历练,让陈玮璿这个当初差点去当司机的年轻人,年收入在十年内,翻了二十倍。
都可茶饮林家振总经理也分享其过往发展的经验,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资产,而以目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态势,进入门槛通常不会是障碍,必须拥有核心的竞争能力才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人对了,事情就对了”,简简单单的一句结语,也正是林家振掌舵都可茶饮最重要的成功心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饮品界历史文章归档
陈玮璿是台湾CoCo都可一位内部创业员工,他从三十岁开始征战五个国家,所战皆捷,本期透过他的故事为您揭开CoCo跨国开店的面纱,并随着主人公陈玮璿一起看看:跨国督导到底做了些什么?
观市场冷暖、拓展据点,到底如何提振业绩
陈玮璿的秘诀是,一个“试”,二个“跑”。
在泰国曼谷陈玮璿的任务是调整17家门市的营业,于是,他将98个标准作业流程,从英文改为泰文,顺利将店员掌握流程的时间缩短为一周。
白天抓培训,下班后才是工作开始,算杯数试配饮料,宿舍变成他的另一间加盟店。他晚上回到宿舍,看着饮料价格表上的品项、价格,思考如何调整可以更好。收集各家饮料店的DM、发票,了解竞争对手。为了刺探敌情,他每天到同一家,早晚各去买一杯饮料,记录发票上的编号,换算出对手当天卖出的杯数。书桌上的摆放各种椰果配料,他为了找到对的配方,自己在宿舍试酸味、浓度。
到泰国第一天,他就跑了两家门市,对泰文一窍不通的他,每到一店就请店员把地址的泰文念给他听,用手机录下来,晚上回家反复练习,店址也用地图查好,规划出最方便的路线。为了熟悉各商圈的环境,第一个星期,他把所有的交通工作都搭载了一遍,从地铁、公汽、出租车、三轮计程车、摩的、面包车......凭着这股拼劲,现在到每一个新市场,就可以在三至五天的时间内,根据商圈特性,估出每个时段的人流、客人的样貌,员工态度与成熟度,并看出该店的问题。
当遭遇另外一种思维时,才发现沟通的意义
在纽约,员工不说“May I help you”,也很少说“Thank you ”,经过一周后他才明白,原来纽约当地的服务业几乎都是这么“随性”。
当他反复要求员工这么说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为什么都是店长是你决定的?”,他听到这种反问,大感意外,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思维!不像是在台湾,优秀的工作能力能让员工容易信服他。
他开始体会何为沟通。原来,沟通不是先讲“你想讲的”,而是要先想“什么是对方想听的”。
在国外,员工连DM都不愿意发,他们都觉得这是低下人在做的事。陈玮璿自己先下去发,告诉他们:“你们做的事情并不丢脸,大家都是为了这间店共同努力”,店员虽然不愿意去发吗,但看到连区域督导都下去做了,只好跟着做。放下面子问题,店员们的观念一天天改变。
透过日常一点一滴的以身作则。两三个月后,终于让这四间店、共计三十多位员工改变态度,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毫不在意,逐渐开始有了团队共识。他依据商圈人流,建立有效率的排班系统,透过种种改革,让业绩成长了三成。
沟通,不只是过语言关还要攻克心理关
沟通,是超越语言障碍之外更加注重成效的一种素质。
语言是第一个挑战,在纽约半年,他背熟了几句基础英文,但印尼人不常讲英文,于是,他把“你好”“谢谢”的声音一字字录在手机里,开始学印尼话。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打响品牌,公司要在印尼打造一家旗舰店。为此,台湾总部的设计师精心用电脑绘图,可是当地施工团队估价后,印尼老板却开始动摇。若用便宜的木工取代电脑切割,只要五分之一不到的价格,但台湾设计师质疑木工无法像电脑切割一样精准,会失去设计原味,双方僵持不下。
“你们要怎么就怎么做!”最后台湾设计师“砰”的一声挂上电话,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要受气。其实他大可交给公司处理就好。但他在台湾也是加盟主,很清楚双方各自的盘算,一方有成本压力,另一方则坚持设计构想。眼看着已经租下的门市始终是空荡荡一片,开幕日期迫在眉睫,他不能让进度停摆,必须有所行动。
他想办法找来印尼最好的木工,话筒另一头是台湾设计师,他保证,可达成和电脑绘图95%相似度,反复说明、现场传图印证后,终于软化了僵局。
CoCo国际部副总康健说,沟通是外派干部必须具备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一般人可能就直接听从对方指示,再向公司报备,或直接请对方和总公司沟通,变成只是传话筒,没有发挥自己的力量。
学会授权,才是提升管理的新阶段
飞抵马来西亚,还没来得及去宿舍放下行李,他直奔印刷厂,去看DM输出状况,确认印刷厂品质,一分钟都不浪费。此外,许多“意想不到”的工作也迸了出来,如部分原料不能从台湾进口,要在当地找,不仅口味、浓度要符合,连生菌数也要测试,他得同时扮演采购和研发两种角色。
他就像个小总部,一下和区域总经理协调,一下教当地员工珍珠怎么煮,茶怎么调,一转身又要面对门市装潢问题。但这次最大的挑战是带训外派干部,然而营运出身的他,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来。
领导分析,陈玮璿很会教学,但要往上爬,就要学会如何授权。
又一次,外派马来西亚营运督导许卉君教员工调制饮料,一个步骤师范,陈玮璿看不下去,就用自己的方式抢去做。当晚,两人一如往常忙到十点多,到宿舍附近超市买东西吃。“其实几天我很受挫......”许卉君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伤了人,也开始学着放手。在吉隆坡的训练中,他学会授权。
陈玮璿出发第四站:菲律宾。当地治安差,绑架、抢劫案时有所闻,员工的素质也让他伤透脑筋,以调配饮料甜度为例,过去台湾一直沿用的做法,是以“匙”的量计算。
他在印尼时就发现这个现象,所以向总公司建议把文字和数字转化为视觉化,将原本几点既匙全部设定好,转化成八种甜度,编好一到八,让员工好记又好操作。这项制度从台湾开始实施,如今也随着他带到菲律宾,终结了员工的最大犯错机会。
结语:人对了,事情就对了
五个国家、共三十三个门市的历练,让陈玮璿这个当初差点去当司机的年轻人,年收入在十年内,翻了二十倍。
都可茶饮林家振总经理也分享其过往发展的经验,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资产,而以目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态势,进入门槛通常不会是障碍,必须拥有核心的竞争能力才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人对了,事情就对了”,简简单单的一句结语,也正是林家振掌舵都可茶饮最重要的成功心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饮品界历史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