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中下旬,随着全国性的气温普遍降低,无论是从市场表现,还是来自大数据的分析,都在呈现这样一个事实——不少奶茶店的生意直线下降,甚至被腰斩。
秋冬季,于这个行业,是淡季,销售下滑,理属正常,但今年表现更甚。更有业内人士大胆预见,明年会是茶饮行业的洗牌年。
三角形金字塔结构造就茶饮业辉煌
近几年,茶饮生意的大红大紫,行业有目共睹。从媒体报道,或者随机选择一处二三线城市的商圈,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条街上,奶茶店能开到七八家,比比皆是。一线城市更是如此。
探究原因,常被说到的有几条:THE FIRST经过近20年的市场培育,茶饮从1.0版本进化到4.0时代,借由大量台式奶茶品牌和门店的先导和实验,以及大量海外店的反馈式内向教育,这个饮品品类在国内存在广泛而厚实的大众基础。
THE SECOND对中国传统茶的革新,茶的年轻化更多吻合了80、90后甚至00后的调性和消费新需求,他们愿意接受新中式茶饮,而且成为消费新主力。
THE THIRD随着客群结构的改变,以及他们对于品牌意识和产品品质的追求,反过来又刺激和推高了行业的迭代和持续升级。
此外,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伟大成就是,催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存在一定的经济实力,愿意消费。
有数据显示,上层中产每月可支配的收入达到1.2万元—2.2万元的规模。这是拉动消费升级的引擎和驱动力。
还有最新的一个模式说辞。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造就了一些行业的头部品牌,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的顶端;由于门槛低、产品壁垒低,再加上60%左右的毛利,开店潮和大量的从业人员构成了金字塔的底部。
3万多家连锁门店构成金字塔中间的肌理层。这个稳定的三角形金字塔结构制造了近年来茶饮业的繁荣和辉煌。
明年行业洗牌将是大概率事件
事物的发展规律,拉长时间维度,螺旋式上升,总体向上。但截取其中的一个刻度,从阶段性上讲,盛极而衰,有峰就有谷,经修复做实后,又会优化、反弹、拉升。
业内人士认定,明年开始的未来几年,就处于转换的关键期,丛林法则,行业大洗牌,优胜劣汰。
事实上已经看到了这种隐忧。门店开得多,但往往赚钱就那么几家。
只看到赚钱效应,盲目跟风,但区域市场容量是有限的,经过消费者的优选甄别后,存活的是少数,其余的要么要死不活,要么关门大吉,市场规律使然。
数据的呈现更是显而易见。《2017年中国饮品生态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奶茶果汁店全年开店数达到10.3万家,关店8.4万家。
国内门店数量
业内大咖分析,洗牌本是行业正常现象,每天都在发生。
一些新近的从业者,如果只看到了机会,但不尊重市场规律,忽视了商业基本功,对行业变化没有预判,很容易就会成为先烈。如果行业的涌入群体过多,会规模化地呈现。
新一轮关店潮,这些店可能会先死掉
万事万物,优胜劣汰,留下的都是基因好、品质棒的。扪心自问,你是否属于最好或尚好的那一批。
那么,哪些店可能最先在竞争中死去呢?
市场老品牌最先被淘汰
近20年的发展,沉淀了一批老品牌,他们对行业的发展功莫大焉,有的品牌在顺应市场,持续革新,例如coco都可、快乐柠檬,等等,他们都活得很好。
有些品牌老而持重,步履缓慢,他们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低,客群会大量流失。
老的顾客,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在变化,活粉成为死粉。新的消费客群,调性、文化和需求又无法满足。大象席地而坐,目标大,受威胁也会最大,他们也许会最先死掉。
主导产品模式,无法给品牌赋值
产品做得好的,那是1點點。
时代不同了,产品好喝,是首先;其次,还要好用、好玩和有趣;如果拔高一点,还要气味相投、逼格一致,这体现在店面装修、包装和营销上,还有无处不在的品牌文化。
80后、90后、00后的需求不一样了,除了产品体验,更需要场景体验、社交体验和精神需求。
这就是星巴克、喜茶、奈雪成功的原因,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些,肯定会日子不好过。
盲目扩张、跟风开加盟者
步子大了,只会扯着蛋。
为什么茶颜悦色始终不肯走出湖南?为什么古茗务实扎实拓展周边城市圈?如果看到自己目前小有成就,如果只看到别人吃肉喝酒,你就想开加盟赚快钱,你会死得很快。
如果产品和商业模式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往往只知道明星和网络的炒作,喧嚣过后肯定是一地鸡毛,即便你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加盟方却只能关店。
如果跑得太快,人才和培训跟不上;如果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你也会是死得最快的那一个。
面目模糊,没有特色
目前的奶茶行业,无论是原物料还是制作方法、配方,品牌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隔。比如目前最为流行的奶盖茶,几乎每个品牌都有。
一味模仿别人只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做出一定的差异化才会被消费者接受。无论是产品、服务、环境或是任何一个关乎消费体验的环节,做出差异化和特色才能够吸引消费者。
—————END—————中国饮品快报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找原料,请点击下方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