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益禾堂,不久前我在门店点单时发现了贴在门店的涨价通知:包材全面升级, 产品全面上调1元。


其实对于涨价这件事,品牌也有不少“委屈和心酸”。

年初,咖门就了解到,铜、不锈钢、铝、PC、塑料粒子等材料都在涨价——这些都是茶饮设备、杯子、外卖包装的重要原料。

这些涨价也许对茶饮品牌的影响还相对滞后,但每天用的食材原料的涨价让很多品牌扛不住了。香水柠檬经历减产价格翻了4~5倍后,到目前并没有迎来价格回调。截至发稿前,市场上的香水柠檬在20元左右/斤。

受国际贸易的影响,西柚、凤梨这些主要依赖进口的水果价格居高不下。对于水果茶出杯量高的品牌,柠檬、金桔、凤梨、西柚等常用水果的大幅涨价,让一些利润本就不高的水果茶,到了毛利的警戒线。虽然品牌可以采取产品架构调整、主推款更换的方式,让原料上涨的品类减少单量,但这种调整的弹性是有极限的,幅度太大会伤害到消费者。今年元旦开始的“吸管禁塑令”,也给很多门店“沉痛一击”。成本相对较低的纸吸管,招来各种差评:一泡就软、扎不开、有异味……多次被骂上热搜。

面对客诉,很多品牌“咬牙”换上了PLA吸管,但是PLA吸管的成本可比纸吸管高多了。有饮品店老板算了一笔账:他现在使用的PLA吸管,平均一根比之前的塑料吸管要贵一毛多,加上损耗,相当于每个月至少要多出3000多元的“硬成本”——对一家小店来说,这不是个小数字。种种成本上涨之后,涨价也就变成了很多品牌不得不面临的选择。广芳园创始人杨希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游供应链的价格上涨对他们也是压力山大,对于加盟品牌来说,产品涨价、原物料涨价,消费者、加盟商两边的情绪都要照顾。


在产品端,竞争更加明显,“加量不加价”开始在新茶饮频繁出现,加料、加创意,上新产品变得越来越难。水果茶的竞争也让家家高举“品质升级”的大旗,加大鲜果的使用量。与此同时,营销成本、人工成本等等都居高不下。对手越跑越快的同时,眼花缭乱的消费者反而更理性,开始追求“物超所值”的体验。打开社交媒体,你会发现“凹造型”的奶茶越来越多了。对于现在的茶饮产品来说,好喝只是及格线,想要达到优秀需要自带传播亮点,比如消费者愿意拿在手里拍照、拍了照就发朋友圈,而且多平台多渠道的推广,都要跟得上。

好喝需要成本、好看需要成本,好的产品故事更需要成本。一杯产品正在变得“无利可让”。因此,即使原料不涨价,茶饮的成本也在不断地升高。




- 不涨吧,利润空间被挤压,生存难度势必增加。
涨吧,担心顾客差评,甚至不再上门。年轻消费者忠诚度没有那么高,贸然涨价,可能会把顾客“送”给竞争对手。特别对区域小品牌来说,原物料的上涨,直接让品牌开启了困难模式。
在很多县城,水果茶一般也就卖到10块钱左右,毛利本身就不高,抗风险能力也弱。
一个下沉市场品牌的老板甚至告诉我,为了在竞争中更有优势,最近他们不但没涨价,还下调了价格,将几款原来12元的产品下调到了9~10元,进一步压缩毛利。“10元在县城是个门槛,消费者习惯了消费蜜雪冰城,基本不会消费10元以上的。”


统筹|妮可编辑|居居 视觉|江飞文章为咖门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