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你是最胖的!”“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人生总有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过天晴的时候!”
如此“耿直”的文案,简直给人100000+暴击,却依旧火的一塌糊涂。
到底是为什么?
咖门|啡姐(微信:olcattang),发自上海
1
先来看诗一首——
《钱》
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
真不是啡姐凑字数,以上这首诗来自“小茗同学”最近更新的微博,一组八首,风格统一。
▲吐槽式逗乐营销
这个统一集团在2015年开始力推的的系列产品,宣传方式上一直不乏亮点,重人设、开直播,最近新动作是与QQ的合作——
从4月起,其饮料瓶身会印上“小茗同学”形象和QQfamily角色。
▲真的是会玩~
这一对组“CP”本身就很有看点,还会通过深度互动产生一系列创意内容。比如,新瓶身包装会印上的32组漫画冷笑话,内容基调普遍与开头那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吐槽、自黑、搞笑。
梗看上去还挺新鲜——
“下雨了,这把伞给你打吧。”“那你们打什么?”“我们打车啊。”
……(是不是很想翻白眼?)
2
近来似乎很多品牌发现:展示自身的幽默感,让年轻人有梗可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更有甚者,在“自黑”的反鸡汤式营销上一路深挖,走出了一条新方向——
来看另一个例子,成都一个创意团队,推出了一款“没希望”酸奶。(直面当地著名乳业新希望)
看看他们海报中的广告语——
▲看着桌面的一版版文章,啡姐眼泪掉下来
不仅是海报创意,连行动都有了——
派个小姑娘悄悄潜入便利店,把印着“没”字的不干胶贴纸,贴到新希望酸奶logo上的“新”字上。
▲盖严喽,秒变没希望
引起关注后,又充满效率地推出了另外两款产品:不熟酸奶和扎心酸奶。
▲深入恶搞
▲也配吐槽式文案
这样的例子能说一天,比如前段时间报道过的,开在台北忠孝东路的“Moonleaf月葉”奶茶店,和网络插画家“消极男子”合作,诞生了“体重,不会因为少喝一杯饮料就变轻”的名句。(传送门:老扎心的“丧奶茶”:体重,不会因为少喝一杯奶茶就变轻)
而在咖啡界,这种脑洞也就早就有了,还记得2016年年初有一篇文章很火,内容就是想开一家“让路过的失败者们都忍不住要进来哭一哭”的“失败咖啡馆”——
主打是“拉花失败的咖啡”、“煎失败的蛋”、“没煮熟的意大利面”和“烤焦了的吐司”……
▲确实够失败……
3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营销,为什么会流行?
先来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成功的营销?不可否认的一个共性,是具有抓住目标消费者内心的能力。
这些广告宣传方式似乎看上去平面,文案几乎是绝对主力,但实际带来了立体的场景化营销作用。
看看它们的内容,涵盖:工作不畅、买(不起)房、减肥失败、没有对象……哪一个不是大批年轻人需要面对的现实?
消费行为本身,从情感上或理智上都受控于自我意识里的某种心智共鸣。这种反鸡汤式营销的聪明之处在于,把情感共振和求知欲的终点,回归了消费者自身。
如今,现代都市里的年轻人们往往不再喜欢鸡汤文,在工作、房子、体重等种种压力之下,面对身份的焦虑、认同的危机,他们时常会觉得困惑、疲惫和不知所措。
▲这也是为什么“丧茶”能火的原因(传送门:4天,“丧茶”关门了,“网红店”为什么都短命?)
当面向自我时,至少在能做主的一些事情上——比如买一杯饮料,他们常常愿意做一个内外统一的、当下的自己——即使这个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完美。
从一些例子看,这些营销普遍仍是从“生活虽不易但还要认真过好每一天”出发,进行了一下反鸡汤式的包装,并非真要令消费者“整个人都不好了”。
某种角度上说,接受这种营销方式是年轻人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形式。杯盖或瓶身这一句话语的选择,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此都会消极、颓废、放弃自己。
▲还有几年前就开始流行的马男
“吐槽”文化能流行,也和现在年轻人心理有关系
更多时候,这是一种放低姿态的自我开涮与鼓励——
“干了这一杯苦涩,然后继续打起精神,走在人生这一场超大型MMRPG的升级之路上。”
4
当然,这招不是谁都能用好的。
放些万年老梗、负面情绪堆叠、自High型的冷笑话都不可取,容易令你的品牌既与主流精神相悖,又无法讨好消费者。
单纯的“抖机灵”,也不会长久。
基于精准的消费者心理洞察,并为其持续提供理性或情感的表达出口,且反应更新速度快,品牌方能与消费者构建紧密且持久的联系。
~广而告之~了解更多茶饮行业的动态和观点不妨听《咖sir说》,和咖sir聊聊饮品行业的经营与变革(传送门:《咖sir说》 | 风口吹向茶饮,投资开店盛行,但你需要了解这些内幕!)— End —
统筹:咖sir | 编辑:政雨本文为咖门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微信:yanta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