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互联网法院,一起差评师团伙案落槌。在这起案件中,7名90后组成的差评师团伙被判决赔偿阿里经济损失8万余元、合理支出4万余元。
由职业差评引发的案例,近年来有多发趋势,餐饮行业也成为重灾区,职业差评师再次走入公众视野。
一开口就索赔8888元
无论是网购网站,还是外卖平台,客观、真实的用户评价,直接影响到商品和服务的口碑导向,也让一些不法分子起了歪心思,把“差评”当成了商机,干起了职业差评的勾当。
淘宝店主童某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2017年3月,童某看到,他店铺内鲜有差评的一个“爆款”电脑主机,收到了一条差评。这条差评非说他的产品有质量问题,“这条差评写了400多字,看上去可是没少费功夫。”
童某提出可以退款退货,但是买家不同意。他又提出买家可凭票报销维修费用,买家依然不接受。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遇到职业差评师了。果不其然,在一番沟通后,对方提出索要8888元“补偿”,还不退还电脑。
无奈之下,童某选择息事宁人。谁知,后面“套路”重重,他的网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一条类似差评,并以此为要挟让童某补偿。
渐渐地,童某发现,有几次给出差评的买家使用的居然是同一手机号,甚至买家昵称也高度相似。不堪忍受骚扰的童某选择了报警。
在平台协助下,深圳龙华警方展开侦查,最终抓获了曾某等7名利用差评敲诈勒索商家的犯罪嫌疑人,并查明该差评师团伙自2017年3月开始,利用同样的方法敲诈勒索了多名经营电脑配件的商家,童某只是受害人之一。
据警方介绍,与传统的案件相比,不法分子利用恶意差评来敲诈,手法趋于职业化,也更加隐蔽。据阿里方面透露,自2017年阿里开展打击恶意行为专项行动以来,阿里已经配合多地公安机关破获20余起利用恶意差评对商家进行敲诈的案件。
餐饮也成为重灾区
最近,有加盟主在快报交流群里吐糟:一个月内,在美团外卖上,自己竟然有了16个差评,平均两天就有一个。
评论的内容都很集中,大多就是反应饮品有问题,口感不好,服务不周到,送达时间过长等等,但大多不具体,含含糊糊的。偶尔还有图片出来,说饮品里发现了异物。
张老板说,自己加盟的品牌属国内比较头部的,在出品、门店和后台管理上都有比较严格的制度,在实际运营中也有很好的执行,“督导隔三岔五就会神秘出现,差评中出现的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
张老板说,他已经向平台提出了投诉。如果处理没达到预期,不排除会报案。
以上个案并不是孤例,我们经过比较全面的了解,茶饮门店中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而且团伙和职业化的痕迹越来越明显。
他们的矛头大多指向大型连锁品牌门店,一次多杯,差评的饮品大都为爆款,而且售价相对较高。差评的内容与食安紧密相连,集中于原物料的保质、保期;门店的卫生状况,例如:饮品有杂物、异味,饮后出现异常等等。
在索赔的话术上,基本上沿用这样的套路,每杯按售价10倍索赔,而且有了一次就还会以下的N次。
月入八万,职业差评已成产业
每个月月入八万,还算混得差的。
有媒体曾暗访职业差评师QQ群,加群前有专人把关,需要交60元拍单金,加群后会有老司机带团。
他们一般以30-40人的qq群为团队,分工明确,专门以差评为手段向平台和网店索要数额不等的赔偿。
把关人:向进群的人收取门槛费,交了钱才能进驻差评师团队;
猎人:专门寻找下手店铺的人;
工兵:一般是新手,几名到十名不等,一哄而上对店铺“围剿”;
谈判手:找店主开口要钱,要钱相当隐晦,只说讨点茶水钱、烟钱。
据媒体调查:能带兵、能单干,一个月六千元没问题,多的上万元,最狠的每天可以进账300-400元。
与此有关的还有“删除差评”环节。删差评并不隐蔽,反而在各个美团群、外卖群中极为活跃,不停地刷着同样的广告。
删除差评后,店家的评分确实有变化:“4.7直升5.0”,“一星评价扣多少分就恢复多少分”。据了解,删差评的服务价从130元到260元不等,都是“7日内可以删差评”。
正是在这样的“暴利”下,互联网生态病变化的差评师们形成了产业。遇到职业差评怎么办?
业内人士认为,有时候几条恶意差评会对门店的获客、客服带来极大压力和额外负担,特别是对初创的中小品牌打击巨大。尽管现有技术手段能够对买家行为做出一定的甄别,但职业评价师往往能够巧妙规避相关规定。
所以,与普通差评不同,判定职业差评大都存在取证难。但如果多次给出差评的买家使用的是同一手机号,而且昵称高度相似。商户可以向平台投诉或报案。
按照网店评分体系,一个差评带来的“降分”,需要15-20个好评才能恢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商品下的好评差评都不可信任,无疑大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
怎么杜绝职业差评现象?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涉及职业差评。
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络交易经营者不得删除用户不利评价。负面评价不得删除本来有助于打造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但也成了职业差评师们的威胁利器。如何塑造网络营商环境?立法规制同时如何避免一刀切?
有关法律专家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在加强打击职业差评师的同时,可以考虑对“不得删除评价”这样一刀切的规定进行完善,设置更合理的标准,既能保护电商领域的信用评价制度,又能剔除恶意差评等不良内容,从而为创设更加良善的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差评原则上不能删除。不过,对于恶意的、侵权违法的评价,可以通过网络实名制和溯源机制追究评价者法律责任。
微信改版,这样做更快找到中国饮品快报-苹果IOS系统--安卓Android系统-
—————END—————
中国饮品快报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快报精选 | 好原料点击下方logo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