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来,鸭屎香已经从一款小众茶,成为一款茶饮店家家都在上的普及型茶底。
而翻看近几个月的头部茶饮品牌上新记录,沪上阿姨推白茶、CoCo上黄茶,茶百道上了肉桂岩茶茶底。
半天夭、水金龟、金牡丹等,很多消费者从未听过的茶底,都开始出现在菜单上。
鸭屎香之后,这些小众茶,有没有爆款潜力?



“没怎么喝过,但印象中有点贵”的岩茶,也开始出现在茶饮名单中:阿嬷手作以有机为概念,上新“冷泡有机岩茶”(纯茶产品),茶百道也上了肉桂岩茶。


除了国内的小众茶之后,国外的茶类也入围了。比如泰式奶茶,以颜色鲜艳、茶味浓郁为主要特征,但以独立店使用为主,使用范围不广泛。喜茶在去年10月份推出泰奶系列,红亮的颜色出自胡萝卜汁增色。

还有一款更加小众的茶底——黄茶。CoCo都可之前上了2款黄茶系列饮品,黄茶是轻发酵茶,味道香醇,冲泡方式与绿茶类似。在华南,有一些品牌则把小众茶作为产品差异化的方向。比如丘大叔,在其菜单上,水金龟、石竹青等很少见的茶底,都是热销款。

十里香、六堡茶、新玉花茶、青观音、白芽奇兰等茶底,也纷纷被茶饮品牌开发成了奶茶或果茶。在供应端,咖门新饮力新茶饮大赛亚军谭伟善表示,其所在的茶企已经开始押注一款“金牡丹”茶底。不得不说,在今年,除了冷门水果,新奇小料之外,一款“有故事”的茶底,开始成为茶饮品牌的新卖点。


很快,“鸭屎香”引爆微博热搜话题,连续两次霸占微博热搜榜单前十,截至目前,#鸭屎香奶茶究竟有多好喝#话题在微博上已有1.5亿阅读量。这一名不见经传的细分产品,快速吸引行业和消费者的关注,掀起了一波“鸭屎香”热潮。随后,JOJO气泡酒推出柠檬鸭屎香气泡酒;双十一,蜜雪冰城也推出了鸭屎香单丛茶包。7分甜在11月的3款新品中均选择了鸭屎香茶底,百分茶也上新了6款鸭屎香系列产品,茶叶品牌BASAO也不甘落后,上新了鸭屎香单丛袋泡茶。

短短一年,作为一款曾经的小众茶底,鸭屎香已经成功破圈,成为一款被消费者喜爱的大众化茶基底。而从小众到爆红,不少品牌因为鸭屎香而获得了消费者、资本、行业的认可,也让行业人看到了小众茶的潜质。但受限于产量、稳定性、价格、搭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小众茶真的能成为茶饮品牌突破内卷的路径吗?

“事实上,小众茶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红茶、乌龙茶、绿茶之外,较少出现在茶饮店的茶底。”谭伟善表示。在行业资深研发,云茶兴研发总监邵晓林看来,短期来看,小众茶一定是有机会的。

对中小品牌或者单店来说,这是差异化的重要维度,对大连锁品牌来说,作为季节性、快闪、限量等营销性产品,也可以尝试。但长期来讲,在稳定性、供应链、安全性等方面,小众茶底的开发,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上新小众茶,将对研发的专业度、品牌成本运营提出更高要求,但透过茶叶风味做记忆点,是目前产品突围的新思路。到底该怎么做?邵晓林从3个层面提出了建议:第一是从原产地入手。找原产地茶,安全性最高,风味也有明显优势,比如很多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茶叶种类,但这一类茶,受到严格的产地范围限制,需要供应链端做大的投入和研发,否则很难真正进入茶基底行列。第二是突出品种,类似于半天妖、水金龟、黄玫瑰等品种,是大部分消费者从未听过的品种,能满足猎奇心理。

但这么做也有风险点,小众水果尽管对全国消费者来说是小众,但总有一些地区特别普及,关于其口味特性描述都很好懂,但小众茶却是真正的“小众”,口感上也很难建立期待。第三是改良工艺,比如通过改变窨制方法、初加工细加工细节、烘焙程度等,实现差异化。比如去年比较火的栀子花茶,柚子花茶,就是改变了用茉莉花窨制的传统,用新的花型做创新(要使用药食同源的原料,否则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

从实现程度上看,如果使用国家地利标志茶叶种类,必须扩种,从种植到成熟,最低需要3年时间,较难入局。改变工艺是投入相对较低,收效更快的方法。

先做风味,再玩概念——这是邵晓林强调的小众茶原则,“把风味最好了,再输出概念”。无论用了多么稀缺或者名贵的小众茶,茶饮本质上还是一杯饮品,不能为了上小众茶而上,还是要先把风味做好,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统筹|笑凡 编辑|晓夕 视觉|江飞文章为咖门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