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咖啡,是一个日复一日的行为。如果你把它归类为流水线的操作,工作将索然无味,时间长了,你和咖啡之间的距离也会渐行渐远。当然,换一种心境,将做咖啡的过程、陪客人聊天的时间都当成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你的“钱途”会截然不同!
你不是老板,没办法左右咖啡豆、设备器具的品质;你跟顾客、同事也没有血缘关系,没办法强求他们的宽容。而生活需要激情,不要因为外在因素和梦想背道而驰。所以,调节心态的前提下,提高个人技能和职业操守就显得尤为重要。蔡康永有段话说了多年却永远适用: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下面模拟三个情景,让我们融入其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做:每天开铺,所有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就必然面临一件大事——调磨。磨豆机怎么调,萃取方案设计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但是这只是一个调整方向,具体什么时候才合适,这都要靠“喝”,喝到嘴里才是比较真实的。
这时候,咖啡瑕疵豆多、磨豆机通道粉多、咖啡机冲煮头出水量小,这些都可能增加espresso校准的难度。你应该一边埋怨,一边随便萃取几次敷衍了事,心想反正大多数人喝不出来么?虽然这种行为和心态十分常见,但是!请相信我,这绝对对任何人都没有半点好处。




- 有懂行的人喝到,会认为你特别不专业(如果你做了很久的咖啡师,大概不会愿意听到这个词吧)。被小白同事看到,会传递错误的习惯。被老板看到,警告、罚款都可能发生。被自己喝到,会不会恶心到自己?人体是有行为记忆功能的,长期的不规范操作只会让你越来越不懂萃取,陷入“没自信-乱操作”的恶性循环。对自己要求高些,年轻从来没有容易可言。


- 背后的讨论,并不会让顾客对咖啡饮用文化认知有一丁点的进步。暗讽他人的行为,不会给同事留下好印象,你们之间总会有距离(同事会猜疑你在背后是不是也会说他的不是)。这种情况,每天都会不断发生,看一遍就翻篇吧,再说一遍的话,脑子就会再记一遍,终日被负能量笼罩,自己的心情也不会好吧。对他人多些包容、引导,彼此的生活都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