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导读也许在综合方面,埃塞俄比亚对于大家来说是十分陌生,认知程度可能仅限于非洲的某个角落的小国。但对于咖啡层面,接触过手冲咖啡的都会知道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的咖啡豆子好。上帝赐予埃塞人(埃塞俄比亚主体信仰基督宗教)最宝贵的礼物就是那庞大且复杂的咖啡基因宝库。而当今埃塞人也很好地利用这笔财富发扬光大。形成了一个个我们熟悉的耶加雪菲、古吉、西达摩等著名咖啡产区。当我们利用手冲、意式咖啡机等后时代的方式制作咖啡时,埃塞人仍然保持使用老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传统煮咖啡的形式。1在埃塞俄比亚首都阿的斯阿贝巴,你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咖啡店(摊)。一种是以意式咖啡为主的咖啡店,主要是二战意占时期传播的文化熏陶。第二种是放满具有非洲陶艺色彩的陶壶的简易咖啡摊。前者只存在城市的繁荣区域,而后者则是随街而见。而这些咖啡摊售卖的正是埃塞延续千年的传统咖啡冲煮方式。他们的器具非常简单,由一个炉子、平底铁锅、名为“Jebena”的陶土壶和几个无耳咖啡杯组成。埃塞俄比亚虽然盛产优质咖啡豆,据埃塞俄比亚官方数据显示,在将近650万袋的年产量中,有将近一半是本国人自己喝掉的,仅有350万袋用于出口到世界各地。但碍于经济条件和技术原因,这些优质的豆子都被采购到国外进行测试和烘焙,本国并没有精品咖啡烘焙的条件和技术,所以在埃塞俄比亚国内喝到的咖啡豆,大多数都只能是粗糙的成品。先往长方形的炉子内加进一些木炭,等火慢慢燃烧起来以后,把平底铁锅放在炉子上面,通过热气炒熟锅上的咖啡豆。随后,他把炒熟的咖啡豆倒入一个筒状的臼中,用铁棒把咖啡豆耐心舂碎,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这时陶壶里面的水已经烧开了。待咖啡煮好后,最后,他把已经捣碎的咖啡从臼里倒入沸腾的陶壶里,直到混着咖啡碎的热水再次沸腾,这就意味着咖啡已经煮好了。咖啡从陶壶中倒入瓷杯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把壶底的残渣倒入杯中。2在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村落中,仍然保存着古老的咖啡仪式。这个仪式包含从烘焙到品尝这一完整的过程。整个咖啡仪式是由埃塞俄比亚女人来主持的,因为在埃塞俄比亚,男人较女人的地位高,在落后地区尤其如此,于是,虽然饮咖啡在埃塞俄比亚人看来是每天不可或缺的活动,但煮咖啡的工作则必须由女人来完成。女子面向观看仪式的观众(这些观众即咖啡的最终饮用者),在一定距离之外,铺上一块颇似草坪颜色的毡布。毡布上摆上小案,上面放置咖啡杯。另外,还需要一个小火炉,上置煮咖啡壶。在埃塞俄比亚,不管是咖啡壶还是咖啡杯,大都是土陶制品,这是埃塞俄比亚由古至今传承的咖啡器具制法。接下来,便到了主仪式。主持的女子会先清洗咖啡豆,再将咖啡豆置于火上烘烤翻炒,即所谓的“烘焙”。观众能够明显地看到炒锅里原本泛着青色的咖啡豆慢慢变色,由青转黄,黄变黑。在颜色的变化中,还伴随着咖啡豆爆裂的声音。颜色越深,制作出的咖啡味道越浓郁。翻炒结束后,主持人将咖啡豆置于盘中,来到观众面前,让大家一一嗅过再回去。此时,经过烘焙的咖啡豆渐渐冷却,主持人将豆子倒进舂臼之中,以杵捣碎。虽然在现代看来,这种研磨方式会“糟蹋”了一杯咖啡。但埃塞俄比亚人仍然沿袭手工捣杵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咖啡研磨机的高速运转会使咖啡丧失灵气,虽然省力,却失了原本的味道。咖啡捣碎成粉后,依然会被端至观众面前,让大家闻咖啡香气。此时的香气,已全然不同于经过烘焙的咖啡豆的焦香,而是一种苦而回甘的更浓的香气。然后便是煮咖啡了。伴随着咖啡壶里水的沸腾,咖啡的香气混合着没药的气息开始在四周蔓延。这是整个咖啡仪式里最美妙的时刻。当气味将其对人体感官的调动功用发挥到最大时,咖啡已经煮好了。大家还沉浸在那美妙的氛围里,主持仪式的女子早已将咖啡一杯一杯地斟出,这几杯,也就是第一轮煮出的咖啡,叫作“阿布”,味道十分浓郁,深受嗜咖啡之人的喜爱。“阿布”之后,咖啡壶中的咖啡沫还会再煮两轮,后两轮煮出的咖啡,分别叫作“托拿”和“伯卡”。从“阿布”到“托拿”,再到“伯卡”,咖啡的味道越来越淡。直至“伯卡”饮完,那么这场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仪式也进入了尾声。-End -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