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 “从种子到杯子”是第三波精品咖啡的信念。意在宣扬从咖啡种植端开始,直到被饮用者喝下,咖啡都应该被认真对待的态度。 不过近年来,似乎在咖啡圈内更常听到一种说法: “咖啡的味道,六成决定于生豆、三成决定于烘焙、一成决定于冲煮端。” 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比例是怎么算出来的。不过我们的确应该好好的审视,这句话的真伪。 一般来说,的确越是前端的错误,越会对最终成品造成大的影响。所以现在市场摆放很大的重心在挑选生豆、烘焙之上,也是相当合情合理的。 而问题是在于如果把:“咖啡的味道,六成决定于生豆、三成决定于烘焙、一成决定于冲煮端。” 理解成:“挑选最好的生豆,最细心的烘焙就能端出一杯90分的咖啡。” 就落入了逻辑思考里的一个大陷阱了:越是前端的处理程序,越是决定了一杯咖啡的成败,那么越后端的部分,就可以说越是决定了一杯咖啡的“细节”。 咖啡这一张考卷,可不是分三个部分拿分的申论题,更像是分成三段书写的“作文”。 好的首段,也就是生豆,从这个地方开始其实已经决定了这杯咖啡的极限值:农民花费大把心力栽植出品质优异的熟果、处理方使用最先端、最仔细的传统方式去进行生豆处理,如此才能成就一批杰出的生豆(green bean),在这个部份,科学上就已经决定接下来烘焙的过程中,“有机会”能产生怎样的风味了。 而好的烘焙,就犹如中间的转承部份:烘焙简单的来说,就是将生豆里原有的物质,合成或降解成为风味物质。对于一杯咖啡来说,它决定了接下来能有怎样的风味进入我们的咖啡杯中,生豆没有的材料,就不可能期待烘焙能凭空出现后续的合成物。但反过来生豆有的材料,也可能因为烘焙的取舍或失误,因此损失或者无法被合成。 成为咖啡的最终阶段,也就是冲煮与品鉴的部份,这个部份到底实际上怎么影响一杯咖啡呢?真的因为它只占一成,影响就只有一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看过电影、小说或是动漫的大家,应该都不难体会“烂尾”这件事情,对于一部作品的杀伤力是多么的大。咖啡的冲煮与品鉴阶段当然也是如此。 “因为豆子烘的很好,随便冲随便好喝啦!” 这种论点在早几年咖啡文化未及现在开放深入的时候并不多见,但随著第三波精品浪潮的成长,这种论点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种论点不能说错,但似是而非的更是可怕。 大部分时候,高手们所谓的“随便冲”,其实是指“固定粉水比、温度、研磨状态、冲煮时间。”的情况下,但仅仅这样,就真的能煮出一杯好喝的咖啡吗? 答案是:可以,但不细致。 这时候肯定有人质疑:“杯测就很好喝了,怎么可能冲得更难喝?” 我们昨天就有说到:在澳大利亚或美国等地区的咖啡店家,常常会采用批量冲煮(batch brew)的方式出杯,也就是利用滴漏器、美式机一类的机器大量冲煮黑咖啡来取代高昂的人工。 那是否美式机煮的就一定输给咖啡师煮的呢? 澳大利亚咖啡大佬Scott Rao给出的答案,则给了我们咖啡店家一记当头棒喝: “在1000杯的数据中,我们得到的批量冲煮(batch brew)分数平均显著高于咖啡师冲煮分数(pour over),而不是低于;并且在这其中好喝的批量冲煮(batch brew)杯数是高于咖啡师冲煮(pour over)的好喝杯数的。” 当然,这项数据并不是要否定咖啡师存在的意义——Scott Rao在同一项实验中也给出了“在极端值的数据上,咖啡师能比批量冲煮(batch brew)多拿5分左右的风味分数”。 5分的风味分数是什么概念?大概是咖啡师赛事中第二名跟进不了32强的差距。 回过头来看,是这些咖啡师不懂得怎么操作这些所谓的“参数”吗?当然懂,但人和机器之间始终差了一样最重要的“手法”。 手法是什么?手法就是咖啡师“对咖啡进行调整的方法”。手法的影响能让平均值直接低于机器,也能让风味呈现趋近完美,在风味上,手法不可谓不重要。 至于手法能不能如机器稳定?看看日本的职人、德国的工匠乃至中国的厨师,你绝对不会怀疑,肯定可以。 Scott Rao提出的数字提醒了我们:“人的不稳定是身为咖啡师该要有的自觉。” 的确,优秀的生豆与优秀的烘焙,能使的一杯咖啡风味极限值很高,但咖啡会难喝的原因,通常不是极限值不够高,而是能体验到的有多少。可以肯定的是,因冲煮而毁掉前面的所有努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冲的比美式机好喝?不难 但要每一杯都冲的比美式机好喝,非常难! 如何稳定的煮出一杯好咖啡,是身为咖啡师的第一步,也是众多手冲咖啡爱好者的初级目标。 所谓的稳定,有几项要素是一定要注意:粉水比、温度、研磨状态、冲煮时间。 但是在进阶时,单单稳定是不够的,如何稳定的冲煮出“心目中完美的那一杯”,需要充足的知识、细腻的观察与大量实操的完整结合。这些都可以统称为“手法”的经验结晶,不是足够大量而客观但“冷冰冰”的机械参数就能够代替的,这也正是合格咖啡师与优秀咖啡师的最大区别。 买到好豆子,绝对是成功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千万别忘了另一句:“行百里者半九十。”持续不断的学习&练习才是冲出好咖啡的诀窍。图片来源:网络【推荐阅读】:手冲咖啡已死?自动手冲咖啡机会是精品咖啡的发展趋势吗?【汇总】手冲咖啡的五大常见手法的口感区别手冲技巧 | 三段式、搅拌法、一刀流、点滴法、三温暖手冲技巧 | 火山冲、陨石冲、松屋式冲,之字冲,降温式手冲法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