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料理视角看咖啡

2022-06-28 责任编辑:咖啡才鸟 559
各位精品咖啡界的咖啡师,爱好者们大家好。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在从业咖啡之前有过长期学习烹饪的经历,不过后来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没有成为料理人,最终跟大家一同踏上了咖啡这条不归路。虽然身处咖啡行业,但一直以来没有放弃对料理的热情,并坚持以自学的方式,也是受用至今。这些年来,虽然没有那些专业美食家踏店拔草来的多,但也品尝过不少国内外优秀餐厅的出品,加上自己也喜欢做料理,后来渐渐的发现料理与咖啡之间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关联,直到现在,自认为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逻辑,来解释这两者的共通性。所以今天的这篇推文,我想跟大家好好聊聊,中餐与西餐在对待菜肴上的底层逻辑有何不同,也试着探讨下,若用这一层面的认知角度衍生到咖啡上,对于我们的烘焙、出品以及整体品控方面又有什么值得借鉴,或许能帮你开启一条新的思考维度。西餐味道演化的底层逻辑这边说的西餐主要指的是法餐,或是针对以套餐形式出品的西式餐(吃完一道再上下一道)那在我多年的经验里,绝大多数的餐厅出品都相当普遍,有些你甚至都无法吃完一整份,就会想让侍者赶紧端走,提前换下一道。但其中又有一些顶尖的餐厅,菜品外观不见得能让你惊艳,但很妙的是,其味道能让你一口一口停不下来,结果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吃完了(很多米其林二星及以上餐厅都有此类特征)其中最为普遍的误解是,那是因为西餐量少不够吃的缘故。在我的经验中,很多人觉得西餐吃不饱,主要原因是点单时没有按照正式菜单的规则走,而是以中餐思维跳着点,若你按照:小食、沙拉、前菜、汤、主菜、甜品、这样传统套餐形式点菜的话,胃口小一点的人估计都能吃吐了,绝对不存在吃不饱的现象(你觉得老外食量会小吗?)所以事实并不是餐品的份量少,在我看来很多优秀餐厅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即是对每一道菜品味道平衡感的极致掌控,而这个平衡性则又是建立在主题之上的。举个例子,倘若这道菜的主角是牛肉,那该菜品的主题就应该围绕牛肉这一风味进行延展或创新,而不是其配菜或调料掩盖了牛肉本身这一味道主轴。所以换句话说,一位卓越的料理人,其能力是对于该食材具有足够深入了解的前提下,通过创意的搭配,能让顾客有1+1大于2的味觉体验。所以同样是烹饪,能否通过不同的搭配与调味,使该菜品在某一主题的框架下达到卓越的平衡感,对我来说,这绝对是区分西餐料理人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PS: 以实际品尝菜品的思路出发,大家再回头看我们的WBC竞赛,是不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呢?是的,在我看来,咖啡师比赛的很多规则,都是建立在西方人对餐食思维的底层逻辑上的衍生与套用。中餐味道演化的底层逻辑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餐这边,你会发现个有趣的现象,中餐的菜品在味道上很少会有平衡性这一说,为什么中餐不讲究平衡性?我认为原因是:中餐与西餐在用餐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前面我们说了,正统的西餐是以套餐形式出品,即客人吃完一道后再上下一道,所以若要保证食客能吃完,料理人就一定要关注每一道菜品味道上的平衡,以及菜品之间在味道强度上的递进。但对于中餐而言,用餐方式却截然不同,我们知道,传统中餐的上菜流程是除了前期的冷菜和最后的甜点水果外,其余的热菜、汤品、硬菜、面食等,趁热一起端出,大家共同围坐在一张大桌上品尝,这时候就会出现因为饮食流程上的不同,从而反过来改变料理人对菜肴烹饪的思维:1.所有菜肴都将一次性呈现在桌上,由于口味众多,食客不需要吃完某一道菜,完全可以凭着自身喜好随时切换口味。2. 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一道菜品都需要具备相当强烈的特色,才能在整桌菜肴中脱颖而出。3. 食客即使吃腻某一道菜也无所谓,换到其他菜肴上吃几口,感官立马就平衡过来了(实在不行还有米饭、面食做味觉矫正)4. 在这个条件下,如果某道菜品追求味道上的平衡,反而会在宴席上丢掉记忆点。5. 因为食客可以随意切换菜肴的选择,这让料理人对其出品再次下足调味,得以更加突显口味特色。以此不断循环往复......现在大家了解了吗?不同的饮食方式,最终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烹饪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餐在调味上经常比较浓郁,不太关注平衡感的底层逻辑。同样这也能解释很多事情,为什么许多传统食客,兴致勃勃跑去吃了米其林评选出的中餐,往往发现并不好吃。排除环境、服务等因素,其实双方最初在口味上的评判标准与期望值就完全不一样。为什么粤菜在中国米其林榜单中能拿到半壁江山,现在也不难理解了吧。对于咖啡品控的衍生这边我要特别重申的是,我对中餐没有任何偏见。因为不论是专注突出特性,还是注重极致平衡,在不同饮食习惯的环境下,这两者没有对错之分。不过这个问题如果衍生到咖啡上的话,却值得我们好好思索一番。在烘焙环节,你是要突显出极致的地域风土,还是追求味道的平衡性,从而牺牲掉一些风土特征呢?在萃取环节,你是追求高浓度、高萃取率具有冲击力的感官方向,还是做让对方觉得平衡柔和的萃取方案呢?大家的思维角度不同,最后推导出来的烘焙方案及萃取方向也就不尽相同。相信我,这绝对是个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如果你一时还找不到方向的话,在这边,我给大家列出了4个比较重要感官维度,你可以按照自己对咖啡的偏好排序试试:
干净度(生豆质量、烘焙质量)平衡感(酸甜比)口感质地(顺滑感、醇厚感)地域风土(风味特性)
不管是企业品控,还是个人烘焙或冲煮,你都可以按照这4个维度做优先排序测试,之后若能严格按照先前设定的先后顺序去执行矫正,加以时日,这就成为了你的咖啡风格。最后非常期待各位的留言,好奇大家会如何排序。-欢迎关注作者公众号 -▼版权信息:以上文章内容转载自【咖啡才鸟】,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咖啡才鸟James侵权请联系: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tips@coffeesalon.com

加盟好项目推荐

品牌排行榜

月度关注榜

相关阅读

浓缩在一杯奶咖的戏份要多少?

06-28 96

餐饮空间 ⇛ 综合咖啡厅,宁静而充满阳光的城市

06-28 894

用一份问卷,回望你的

06-28 612

碰上外国友人不知道怎么开口?看这里!

06-28 83

台咖啡机之外,星巴克还想做得更多

06-28 39

居家食谱 | 在宅家厨神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秘密

06-28 830

热门品牌加盟

热门品牌口碑

热门品牌排行榜

查看更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