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导读一般情况下,闷蒸的水量是咖啡粉的两倍,这个缘由来自于咖啡粉的饱和吸水量是自身的2倍。但实际情况下,在初始注水阶段注入2倍水量,会有多余的咖啡液滴入下壶,那么滴入下壶的咖啡液需不需要倒掉呢?为什么会存在多余的咖啡液?首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也提及到,咖啡粉的饱和吸水量的自身的2倍,前提是饱和。这也意味着初始阶段,水与咖啡粉接触是需要时间去渗透,当咖啡粉较粗的状态,水还没完全渗透就由于重力的影响掉入下壶。粉越粗,颗粒值越大,渗透时间越长,咖啡粉之间的缝隙越大,那么滴入下壶的咖啡液就越多,反之。那么,倒掉还是保留?很简单,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不就知道答案了。首先,我们冲煮两杯咖啡进行对比,其中一杯是正常冲煮(保留咖啡液),另外一组是倒掉闷蒸咖啡液。在选豆、冲煮参数、手法上统一。在豆子上,我们使用前街咖啡的耶加雪菲日晒红樱桃进行对比实验。这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日晒耶加雪菲咖啡,前街采用了中浅烘焙,突出其莓果、柑橘、发酵果香的风味。参数上使用15g咖啡粉,理论粉水比例为1:15,研磨度为手冲中细研磨(20号标准筛通过率为78%),水温为91摄氏度。滤杯均选用V60#01。冲煮过程保留咖啡液:首先注入30g水闷蒸30秒,然后第二段中心向外绕圈注水95g,液面到达滤杯段肋骨的根部。待液面下降至1/2处进行第三段注水,中心向外绕圈注水100g。待咖啡液全滴入下壶后移除滤杯,结束萃取。时间2分钟。倒掉闷蒸咖啡液:首先注入30g水闷蒸30秒,大约在20-23秒的时候,闷蒸液滴入下壶完毕,把咖啡液倒进一个容器里(待会有用),电子秤归零。然后第二段中心向外绕圈注水95g,液面到达滤杯段肋骨的根部。待液面下降至1/2处进行第三段注水,中心向外绕圈注水100g。待咖啡液全滴入下壶后移除滤杯,结束萃取。时间2分钟。风味对比保留咖啡液:测出浓度为1.42%,莓果酸质,发酵果香,柑橘,百香果等风味,层次分明。倒掉闷蒸咖啡液:测出浓度为1.24%,倒掉的闷蒸液重量为15.6g。咖啡液整体平淡,就像是喝了一口略带莓果风味的水一样,而且酸质不明显。之前保留的闷蒸咖啡液终于出场了,把闷蒸咖啡液倒回咖啡中,均匀摇晃。能清晰品尝出莓果等风味,而且酸质洋溢出来了。在我们日常冲煮中,通常最前段的咖啡液会是最浓郁的,而往后的注水会变得越来越淡。那么其实,最开始的闷蒸咖啡液是蕴含着咖啡风味物质(尤其是酸质)最多的,保留则会更加完整,更能体现其咖啡风味的完整性。当然,我们在闷蒸的时候,要避免更多的咖啡液滴入下壶,因为滴入下壶的咖啡液越多,也就反映了咖啡粉层的闷蒸不完全(水只渗透进咖啡颗粒的表面)。-End -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