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特约编辑瑭小璜投稿过去这些年,消费者对精品咖啡“应有的认知”已足够清晰,反而是很多从业人员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缺少产品的意识。精品咖啡展望了这些年,却被新式茶饮弯道超了车?或许问题在于以下几点。时效性低一. 时效性低,无法提前批量生产,错失了外卖热潮这个风口(luckin不服?你去问问疯咖),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所需的便利性。100杯热拿铁的外卖订单,你感动吗(不敢动!不敢动)?100杯水果茶?妥妥的一小时搞定。稳定性差咖啡机就是一台用于生产的数控机床!既是生产,就应有标准。制作标准、检测标准、良率标准。相关标准该如何去制定,是所有人都在摸索的方向。对咖啡供应链认知的不足,过于依赖咖啡师临场的技术和经验、加上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出品效率总体低下,产品质量浮动范围过大,消费者体验反差太大。推广不力精品咖啡早期立的高大上flag,始终无法在产品层面呈现给消费者。1.消费者看不懂餐牌:产地、海拔、风味、处理方式的主动介绍其实给消费者的体验增加了负担。专业术语之于消费者那就是生僻词。2.咖啡师质疑消费者:风味是否讨喜是主观的,口感的舒适性确是客观的。让消费者先喝得舒服、再喝出美好。3.定位艰难:精品咖啡集中火力在一二线城市与大型连锁咖啡店对杠。中国的城市建设机制导致了市中心是主要的资源区,但成本确是多数精品咖啡店无法承受的。消费者去的地方你不在,你在的地方消费者不去。受利润空间影响,价格始终难以亲民。人员成本投资人和咖啡师,理想的状态即咖啡师就是投资人。咖啡师是一个需要沉淀的职业、厚积薄发。投资人只想要快速变现和资金回笼。两者的立场都无错对之分,只是始终没找到平衡点。最终运营战胜了产品,并且变得同质化、表面化,一波韩式咖啡厅浪潮接着一波网红店浪潮。帅气的咖啡师和拿铁艺术在行业内大行其道,但产品却始终无法达到及格线。视觉和味觉给消费者形成了极大的心理落差。结语: 走到2018年, 精品咖啡行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以上诟病的问题也越来越少。近乎两三年一次的行业洗牌,也证明行业的玩法正在渐渐清晰。咖啡不赚钱的论调久经不衰,从业人员也是哀嚎一片。而如今借着餐饮消费升级的风口,热钱的涌入,以seesaw和grey box为例,他们貌似已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至于能否脱离小众,普罗广大消费者,我们拭目以待。作者瑭小璜五年资深咖啡师,咖啡喝吐了,行业看透了。来源:咖啡精品生活特约编辑瑭小璜原创编辑:玲子合作请加微信号:AFEE5200投稿请邮件至:593948214@qq.com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看完有何感想?欢迎留言
近期热点TBC一夜间火了,咖啡圈都在传!想加入咖啡精品生活平台成为新媒体部/企划部明星?关注“咖啡精品生活”并回复“应聘”来试试吧!
近期热点TBC一夜间火了,咖啡圈都在传!想加入咖啡精品生活平台成为新媒体部/企划部明星?关注“咖啡精品生活”并回复“应聘”来试试吧!